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587268
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 2008年第2期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6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21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治疗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1]。将病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为治疗组,单用西医为对照组。治疗组36人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20~71岁,平均36.9岁;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出血性胃炎4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例,胃癌出血1例。出血程度评估[2]:轻度19例,中度13例,重度4例。

    对照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6~7岁,平均38.2岁;轻度出血11例,中度出血6例,重度出血3例;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出血性胃炎7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十二指肠降部憩室1例,两组病例来源、性别、年龄、病情、出血程度及病因分布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①绝对卧床休息②迅速补充血容量:右旋糖酐铁、葡萄糖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新鲜全血,并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及时纠正酸中毒。每输血1 000mL,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mL;③控制出血:10%葡萄糖250mL加垂体后叶素6u-12u静滴,或应用止血芳酸、止血敏、立止血等治疗。④抑制胃酸分泌:10%葡萄糖250mL加西咪替丁0.4g静滴,每6小时1次,或静滴奥美拉唑;⑤留置胃管:留胃管5d,4℃生理盐水灌洗胃腔,观察胃液的颜色和胃液PH值的变化;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上述止血及扩容、抗休克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5g、白及9g、三七4g,一次研粉,以生理盐水充分混匀、稀释,经胃管注入,每日3次,用7d。

    2 结果

    2.1 根据全国血证急症协作组和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血证学组制定的标准拟定[2]痊愈:1周内呕血或黑便停止,粪隐血试验连续3d阴性,出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显效:1周内呕血或黑便停止,连续3d粪隐血试验(+),出血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有效:1周内出血减少,粪隐血由强阳性转为(++),出血伴随症状略有改善;无效:治疗1周出血不止,重度出血治疗24h后无好转,甚至加重,出血伴随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2 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23例,63.89%,显效6例,16.67%,好转4例,11.11%,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9例,42.86%,显效4例,19.05%,好转2例,2.15%,总有效率80.95%例,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其中又以上消化道出血为多见,本研究主要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其病因较多,较常见的为胃及十二指肠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另外还有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应激性溃疡及食管裂孔所引起的出血等少见原因。本病属中医学中“血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由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或劳倦内伤等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血证。细分其范畴则属血证中的“吐血”、“便血”范畴,《血证论·吐血》谓:“血证火旺气盛者,十属八九,火盛则逼血妄行,妄行则血离经,离经之血则是瘀血。”出血之前,多有气滞血瘀,出血之后,离经之血成为瘀血,有报道,内镜资料中发现有不同瘀血表现者占多数[3]。故此病机存在瘀血阻滞、血不归经。

    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实验研究取得较好成绩[4]。我们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的原则,选择整体治疗方案。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水、电平衡,保证足够组织血液灌注,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治疗。我们根据瘀血阻滞、血不归经的病机,选用大黄、白及、三七等活血化瘀止血药使瘀血去,则能归经,出血自止。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能凉血止血,活血祛瘀,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使凝血时间缩短,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管收缩增强,促进骨髓造血小板,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抑制胰蛋白酶活性而起很好的止血作用。大黄还有降低门静脉压力、防止肝昏迷作用[5,6]。白及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归胃经,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止血、抗菌、刺激肉芽组织增生、促进溃疡面愈合等多种功能。白及可增强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缩短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增加血小板数量,使血小板凝集,形成人工血栓,止血效果迅速确实。此外白及对胃粘膜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白及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有关。中药三七能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中国医药大辞典》“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现代医学研究证明[7,8],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凝集及血小板粘着性,可直接作用于血中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加速血液的凝固,还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增加数目;粘附在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浅表保护膜,接触出血灶后形成索状凝固膜有收敛作用,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缓激肽、组织胺、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渗出,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创伤面修复。三七总皂苷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运用西医治疗,早期、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可避免低血容量性休克等急症,改善患者机体状态,为中药局部止血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常生理状况下,胃蠕动和酸性环境不利于阻止消化道出血,在体液及血小板诱导下形成的血小板凝集和凝血块只有在胃液pH>6时才能发挥止血作用。消化道出血时,胃内多呈酸性,酸性环境可降低血小板功能并对抗止血。西药常用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对缓解症状,促进其他药物止血功能的发挥有重要的作用。垂体后叶素止血作用强,能早期控制出血。用这些抑酸和止血药能促进凝血和止血过程,加上中药的“活血祛瘀”作用,中西结合施治各取其长,药效互补,从而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临床用血量,减少并发症,明显增强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54-256

    [2] 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73

    [3] 王仁强.中医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关问题探讨 .中国中医急症,1996,5(1):20~22

    [4] 罗云坚,尚 文.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新中医,2000,32(6):55

    [5] 李裕怀.三黄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95,27(12):33-34

    [6] 柯启贤.大黄止血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新中医,1997,29(9):40-42

    [7] 杜力军,何卫世,国月英,等.三七止血活血机理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3):25

    [8] 杨 佳,秦彩玲.复方丹参方及丹参、三七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概况.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2):59

    作者单位:517000 广东河源市源城区新江医院, http://www.100md.com(池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