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29837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王秀民 李德生 周会娟
第1页

    参见附件(2901KB,3页)。

     [摘 要] 目的 探讨运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6个椎体)老年病理性压缩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手术前、后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角,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及随访。结果 31例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恢复明显;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变小,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术后各时间点平均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随访4-38个月,疼痛缓解明显,无复发。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病理性压缩骨折具有微创、止痛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及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胸腰椎骨折 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012-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加之老年人肿瘤疾病的高发, 病理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寻找一种既可减轻疼痛,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又勿需开刀的方法是治疗老年病理性压缩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本院自2008年10月以来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 Kyphoplasty, PKP)治疗老年病理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1例36椎,疗效确切,未发现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共31例36椎,男12例14椎,女19例22椎,年龄56~82岁,平均65岁,其中胸椎16椎,腰椎20椎。所有患者术前均感背部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术前所有病例均行X线和CT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以了解椎体后壁的完整性以及椎管有无占位。

    1.2 手术方法

    采用局部麻醉,俯卧位,经皮穿刺经椎弓根置入球囊。首先在C臂透视下,确定进针点,钻入带芯穿刺针,直至到达椎体后壁前方约2mm时停止;抽出穿刺针的内芯,置入导针,并按序沿导针置入扩张套管和工作套管,经工作套管将精细钻缓慢钻入,扩大通道,取出精细钻放入可扩张球囊,其理想位置为侧位C臂透视位于椎体前3/4处,由后上向前下倾斜,连接注射装置,同时缓慢扩张球囊,C臂监视球囊扩张和骨折复位情况,当椎体复位满意或球囊达椎体四周皮质时停止增加压力,压力一般不超过160kpa。减压取出球囊,将处于拉丝期含显影剂的骨水泥注入椎体,通常一般不超过4ml。若有骨水泥溢出椎体应停止注入。术后平卧2小时,24小时后可下地行走。

    1.3 疗效评价 通过标准的侧位片测量并计算手术前后椎体前、中部高度的变化及病椎后凸畸形角度的变化,评估伤椎的复位情况;采用对比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前及术后VAS分变化,判断疼痛变化,进行功能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 表示,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采用配对t检验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本组31例患者36个椎体均安全完成手术,31个椎体行单侧穿刺,4个椎体行双侧穿刺。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情况(见表1)。比较术前及术后X线片,术后椎体前壁及中间高度明显恢复,后凸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椎体前壁和中间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度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见表2)明显降低,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4~3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方式,随访期间未见伤椎高度及后凸角度明显丢失,伤椎疼痛无复发及加重情况,伤椎处稳定,短中期疗效满意。

    6例患者出现填充材料渗漏,未出现神经症状,术后即刻及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与渗漏有关的临床症状,也没有出现手术部位感染、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3.1 胸腰椎压缩骨折多以骨质疏松或原发疾病为病理基础,好发于老年人。若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老年人难以接受,且螺钉易松脱固定不牢,由于内固定物难以把持住疏松的椎体,以及老年患者对手术耐受力的下降,使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难以施行,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无法有效缓解疼痛症状,长期卧床使骨质疏松病情进一步加重,更易继发感染、血栓、心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1].

    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在PVP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通过椎弓根穿刺在压缩椎体内放入气囊,通过扩张气囊使残余骨小梁压缩,抬升终板,在椎体内形成一定的腔隙,并且尽可能恢复椎体原来的解剖形状,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取出气囊后再将骨水泥在低压力下注入椎体内,恢复脊柱力学强度和生理弧度,达到了微创、止痛迅速、早期活动的治疗目的,为后续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及原发病的控制提供了条件。PKP已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2]。

    3.2 椎体高度恢复与疼痛缓解的关系

    临床观察发现病变椎体高度恢复与疼痛缓解二者之间并没有紧密的关联性。部分患者椎体高度术前、术后变化并不明显,但疼痛明显缓解。虽然恢复椎体高度可以纠正骨折引起的后凸畸形,减少骨折并发症,但在临床中观察到大量患者椎体高度并未得到恢复,但疼痛缓解却十分明显。研究表明:椎体压缩骨折所致的疼痛是由于生物力学改变后骨折微动所导致[3] 。

    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力学上的稳定可能是疼痛缓解的主要机制,注入椎体的骨水泥可以渗透到骨小梁间隙并硬化,可以使骨折部位稳定并预防其发生微动,从而减少或消除对神经的疼痛刺激,达到减轻、消除疼痛的目的。

    3.3 PKP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问题

    骨水泥渗漏是PKP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与骨水泥注射时的性状及注射量有关[4]。准确掌握骨水泥的注入时机和控制骨水泥的注入量是防止骨水泥渗漏的主要手段。预防办法有:①推注含显影剂的骨水泥,并在C形臂X光机监视下,推入2~3ml后稍作停顿,让先期进入的骨水泥有一定程度固化沉积,然后再缓慢推注,如出现骨水泥向危险部位渗漏时,应立即停止操作,或更换穿刺部位;②骨水泥的注入量随不同的骨折缺陷空间、骨质疏松程度而有不同,不必都强求注入更多的骨水泥。③应用针尖为斜面的穿刺针,进针时能很好控制针尖方向,推注骨水泥时不断调整针尖方向可使骨水泥填充效果更加完好,减少了渗漏发生率。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为微创手术治疗,对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疼痛的治疗不仅具有手术创伤小,无内固定脱落、折断等风险,而且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显著恢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必须注意,其亦有一定的手术风险,需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操作。

    参考文献

    [1] Heaney R P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0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