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儿童扁平足矫治鞋疗效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5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3937KB,4页)。
3.3扁平足对足运动的影响:正常步行足落地动作为:足跟着地→除足纵弓外的足掌着地(足纵弓仍保持拱形悬空结构)→(足跟抬起)足掌前部着地→足趾离地。在足的这一系列运动过程中,足底压力的分布变化过程为:足跟骨集中受压→足掌受压(压力主要分布在足纵弓以外的区域,)→压力集中到足掌前部(足跟骨压力消失)→足趾离地足部压力消失。扁平足儿童步行时足落地过程及足底压力变化异常:由于距骨头向足内下方移位,足跟着地时的落点偏向跟骨内侧,压力分布同时向跟骨内侧转移(如本身有跟骨外翻,该异常还会加剧)→整个足掌着地期(足纵弓拱形悬空结构降低或消失),距骨头及跟骨的位移加重足内侧着地程度,同时足掌压力随之向足掌内侧转移,致足纵弓所在的足内侧压力明显升高→足跟离地,足掌前部着地,其内侧继续保持异常的高压力→足趾离地期可能会出现足内旋,可能伴有拇外翻。
3.4新型儿童扁平足矫治鞋的工作原理:①约束带从足纵弓内下方发出,经过距骨、舟骨、跟骨相连接的骨突起的部位(足纵弓最高点),直至绕过足背穿出鞋外固定。在这个过程中,约束带对距骨、舟骨、跟骨(足纵弓主要骨骼拱形组成)形成向外上方的压力,使该部位的骨突起受到向外上方的作用,避免其向足内下侧缘凸起及塌陷,从而消除距骨头向内下位移,避免足跟骨外翻,使足落地时跟骨受力点不发生内移。②在足掌着地期,通过约束带对足形成的向外向上的牵引力,提起足纵弓,稳定足跟距舟关节不向足内侧横向突出,从而把过高的足底内侧压力转移到足外侧。③足掌着地→足掌前部着地→足趾离地的过程中,可以始终控制足内侧压力不会过高④约束带由鞋足跟垫部位起始,绕过足背,固定于鞋外,最终受力点是鞋后跟杯,力臂非常短,仅对鞋后跟杯形成向下的压力,具有稳定性。
3.5儿童扁平足矫形鞋的治疗效果佳的原因:①限制构成足纵弓的骨骼发生移位。②可以重塑足纵弓的拱形结构。③可以消除足中后部在鞋内发生横向及纵向位移,作用得以稳定发挥。④舒适。足纵弓受压小且不太限制足中前部分的主动运动。足不承重时,约束带在足纵弓部位所施压力极小。足承重时,由于约束带有一定宽度,并与足横轴接触范围较大,使足的受力面积也较大,这样压力不是集中在足纵弓下方的一个区域,使舒适度提高。⑤适合发育期的儿童使用。儿童的脚长得非常快,这项技术本身不太要求鞋子的大小肥瘦一定要非常合脚,可以像买普通鞋子那样预留一定空间,靠约束带来做相应调节,均能保证疗效。⑥适用范围广泛。韧带松弛型扁平足儿童明确有效,成年患者从理论上也可尝试使用来改善症状。
3.6足弓垫工作原理:通过一定厚度和硬度的材料,使之置于足纵弓正下方可以硬性托起足弓,使之维持拱形结构,有些还配有稳定跟骨的足跟垫设计,均力图使构成足纵弓的骨骼趋于正常排列。
3.7足弓垫疗效不佳原因分析①儿童扁平足多为原发性韧带松弛,单纯从足纵弓下方垫起、抬高足纵弓,使原本松弛的韧带部分处于长期被动拉伸状态,限制了主动运动,可能会适得其反,韧带会越来越松弛。②中重型儿童扁平足有距骨头向足内下方移位,多伴有足跟骨外翻。这种情况下,单纯从下方垫起足弓,可能会加重距骨头及跟骨的位移。③足弓垫疗效的发挥,极大的依赖所配合穿用的鞋子,要求鞋后跟、鞋帮要硬且高,鞋子肥瘦大小要合脚。但鞋子再合脚,也不会像袜子一样贴合脚部,足弓、足跟在鞋内仍会有一定程度位移,影响其疗效发挥。
总之,扁平足的异常是复合性的,存在于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立体结构中,单纯从一个层面解决问题是不科学的。本研究所示新型儿童扁平足矫治鞋就是从多层面出发,来矫治儿童扁平足,疗效确切满意。
另外,对于本研究,扁平足患儿家长们参与、重视程度还是非常高的。但仅仅群众重视不够,至今我国尚无一家医院开设儿童扁平足专科门诊,很多患儿家长不知道孩子的扁平足是否需治疗、如何治疗、到哪里治疗,儿童足病得不到医疗机构的重视。这种状况提示我们医疗机构应改进工作,尽快扩大医疗服务的范围。本研究也希望得到相关方面的重视,促进儿童足病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Tareco JM,Miller NH,Mac Williams BA.Defining flatfoot[J]. Foot Ankle Int,1999,20(7): 456.
[2] 吴立军,钟世镇,李义凯. 扁平足第二跖纵弓疲劳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 [J].中华医学杂志,2004,4(12):8.
[3] 燕晓宇,俞光荣. 获得性扁平足的基础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21):1715-1717.
[4] Walczak M,Napiontek M.Flexble flatfoot in children-a controverslar subject.Chir Narzadow Ruchu Ortop Pol. 2003, 68(4):261-26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937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