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84100
急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1年第3期
     [摘 要]目的 分析总结急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体会,以提高临床工作者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我院急诊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时间持续30min以上,起病时间3h-3天,3例伴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后,所有患者血脂水平有明显改善,终点心血管事件发生6例,肝功能损害1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余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依据为缺血性胸痛、缺血性ST-T动态改变、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利用冠脉造影能准确了解相关动脉病变及病变程度。

    关键词:急诊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诊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054-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的血栓部分或完全闭塞冠状动脉,使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造成的部分心肌细胞急性坏死[1]。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目前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其中部分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不能早期作出诊断,影响治疗。本文通过对68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治疗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总结,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我院急诊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44-80岁,平均58岁。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2],持续而严重的胸痛,持续时间>30min;T波倒置,在几天内渐深,后渐变浅甚至恢复直立或ST段持续性压低,持续更长时间;血清心肌标志物: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在发病一周后,肌钙蛋白渐降到近正常水平,故应在发病6 h内测定,阴性时间隔6-10 h再重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可通过造影观察病变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1.3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自起病时7d内要保持卧床休息,吸氧,大便通畅和情绪稳定,饮食采取低脂饮食。对于疼痛剧烈或者烦躁不安患者给予肌注哌替啶50mg,睡眠状况不好者可应用适量地西泮。所有患者给予阿伐他汀胶囊20mg,每晚1次,1次2粒,晚餐后服用,疗程l2个月。

    2 结果

    6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时间持续30min以上,起病时间3h-3天,3例伴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后,所有患者血脂水平有明显改善,终点心血管事件发生6例,肝功能损害1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余症状均明显改善。

    3 讨论

    3.1 诊断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是指有剧烈胸痛、心肌坏死酶学证据,心电图不伴有ST段抬高,而是为ST段下移、T波倒置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坏死多是心内膜下心肌,很少涉及心肌全层。有资料显示,NSTEMI患者多支病变及≥90%的窄病变多于STEMI患者,具有有较好的侧循环。因NSTEMI患者多支病变和狭窄病,故临床常见既往心绞痛与陈旧心梗病,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故发病后应积极治疗,坚持规律性口服药。
, 百拇医药
    3.2 治疗

    3.2.1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吸氧、监护和建立静脉通道等

    3.2.2 抗血小板类药物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在局部激活聚集,发展形成红色血栓,伴有血管痉挛等因素参与[3]。因此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是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反应,NSTEMI的治疗中抗血小板治疗非常重要。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定和双嘧达莫等。阿司林能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减少血栓素A的生成,同时减少抑制组织环氧化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受到抑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长期治疗,较单用阿司匹林显著降低病死率[4]。早期调脂治疗,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晚餐后口服,能够改善血小板功能,从而稳定斑块。抗血小板类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稳定斑块,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百拇医药
    3.2.3 关于ß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ß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心肌的受体而降低心肌耗氧量,能够有效改善近、远期预后。对此类药物的应用应从小剂量开始,个体化,在患者安静时,调整心率为5O-60次/min。

    3.2.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ACEI是有效的理想药物,可以降低住院期和随访期总的心脏事件发生率[5]。主要是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和降低其缩血管效应,同时具有逆转心肌肥大,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左心衰竭,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抵抗性降低。

    总之,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多样,其中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已具有可行性。目前认为:心血管基因治疗最重要的靶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目的基因转移至靶细胞,从而表达。治疗性血管生成、心肌干细胞移植等都是未来心血管治疗领域的新方向。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孙世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75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2009,3(11):82-83.

    [2] 孙宇.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09,6(9):111-112.

    [3] 王风格.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PJCCPVD,2009,17(5):404.

    [4] 那开宪,余平.应重视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2(1):533-536.

    [5] 何俊龙,李如成.15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体会[J].海南医学,2005,16(1):31-32., 百拇医药(赖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