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00179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暂停中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陈华刚 卢玉蓉\蔡苗\蔡强
第1页

    参见附件(1601KB,2页)。

     [摘 要]目的 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12-2010.10住院的新生儿呼吸暂停7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N-CPAP和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和疗效。结果N-CPAP治疗1h,治疗3h,治疗12h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CPAP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4.34,P=0.037。结论对大多数新生儿呼吸暂停患者采用N-CPAP治疗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患儿血气指标稳定良好。

    关键词:呼吸暂停(apnea) 新生儿 早产儿 NCPAP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020-02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特别早产儿的常见临床症状,呼吸暂停(apnea):指呼吸停止时间〉20秒,常伴有心事减慢≤100次/分,或出现青紫、肌张力低下,发病率高,病情反复发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的患儿多数由于气道、呼吸中枢以及肺的发育不良,导致了呼吸系统疾病,能够引起患儿脑损害,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具有调节吸人氧的流量、浓度,以及加温湿化的功能,对多种疾病造成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呼吸暂停(apnea)有显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09.12-2010.10住院的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共7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1例。患儿年龄在10min-24d之间,平均4.7天。其中,早产儿50例,足月儿26例。患儿体重1000-1500g18例,1501-2500g35例,>2500g23例。所有患儿均符合N-CPAP治疗的标准[2],即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暂停或严重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显示I型或II型呼吸衰竭,给予鼻导管或头罩吸氧治疗0.5h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TcSO2<0.8,患儿有紫绀。

    1.2 研究分组

    将2009.12-2010.10住院的76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N-CPAP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静脉注入治疗。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没有差异。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美国鸟牌(ViaSys)Infant Flow SipAp机进行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首先对设备进行初调,设置初调的氧气、加湿器的参数:FiO2浓度为45% ~55%,氧流量6~8L/min,压力初调值4~6cmH2O,加热湿化器温度值为31~36℃。初步调整后,根据PaO2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值,及时调整PEEP和FiO2,当血气分析显示PaO2>50~80mmHg,pH7.35~7.45,PaCO240~45mmHg,肺通气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消失后撤掉呼吸机,并使用面罩吸氧。

    对照组在患儿出现呼吸暂停后,刺激其皮肤,进行氧疗。同时根据患儿体重平均氨茶碱的用量,一般5mg/kg,30min内静脉泵入。

    两组患儿均注意保暖,纠正酸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压和血糖的稳定,预防感染和增强营养。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h、3h及12h时的呼吸指标,如PaCO2, PaO2, SaO2的变化,以及 pH, N-CPAP和肺部变化。

    1.5 疗效判定[3]

    ①缓解:采用可变流量N-CPAP对患儿进行治疗1h后,患儿青紫、呼吸困难完全消失;②改善:采用可变流量N-CPAP对患儿进行治疗1h后,患儿青紫、呼吸困难有所减轻;③无效:采用可变流量N-CPAP对患儿进行治疗1h后,患儿青紫、呼吸困难无改善。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类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用 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

    对观察的38例患儿的治疗前和治疗1h,治疗3h,治疗12h分别进行PH、PaO2、PaCO2等血气指标的比较。见表1。可见,对患儿进行N-CPAP正压通气治疗后,PH、PaO2、PaCO2三个指标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12h后的效果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2%,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4.34,P=0.037。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暂停(apnea)是新生儿一种危重症,原发性多为早产儿,继发性常有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相应严重疾病或并发症,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自主呼吸非常不规律,肺泡表面相对缺乏活性物质,肺泡壁表面张力的增高,以致肺泡萎缩,肺不张,肺通气量减少,通气功能下降,出现严重的肺部疾病。有研究称,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病率为23%,胎龄28~29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发病率为90%[4]。

    患儿发生新生儿呼吸暂停,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患儿脑组织缺氧,容易出现低血压,甚至是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严重者会引起婴儿猝死。因此,应及时对患儿进行正压通气,改善患儿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患儿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N-CPAP可增加肺部功能气量和肺容积,对频发性或混合性呼吸暂停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有研究[5]指出,N-CPAP增大了肺功能残气量和气体容积,有效防止肺泡萎缩,改善了通气/血流比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减少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6]。

    本研究通过对N-CPAP和氨茶碱静脉注入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N-CPAP治疗有效率高于氨茶碱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0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