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心绞痛治疗及康复中的体会
第1页 |
参见附件(1842KB,2页)。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治疗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76例住院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与未接受心理护理的76例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心理护理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且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天数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心绞痛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232-03
心绞痛是一种因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尤以60岁以上男性最为多见,且发作时会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感到绝望。国内外研究表明,情绪激动、恐慌、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不仅会诱发心绞痛,且长期刺激还会导致发作的持续时间延长,发作次数更加频繁[1],严重影响了心绞痛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笔者在临床护理中对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选择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心理护理组,同时按1∶1比例选择同期住院的8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治疗方法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类一致,性别相同,年龄相近,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2组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为心绞痛患者。
1.2.1老年患者标准按WHO标准(发展中国家≥60岁为老年人[2]),本次研究将≥60岁心绞痛患者定为老年患者。
1.2.2心绞痛诊断标准⑴病史:胸骨后及心前区疼痛,性质为压迫、发闷、烧灼感,包括发作的持续时间,尤其是在一定条件下诱发的发作特点。⑵心肌缺血缺氧证据:发作时心电图上出现ST段压低≥1mm,即为心肌缺血缺氧的ST段移位。⑶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直径缩小至70%~75%以上,心肌严重供血不足。
1.2.3心绞痛发作标准根据临床确诊的老年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特征定为:⑴胸骨后及心前区疼痛发作计为1次;⑵从疼痛开始到缓解、消失定为心绞痛持续时间;⑶每天心绞痛发作≥1次均按1天计算。
1.3治疗转归评判
老年患者住院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胸痛程度自觉减轻即为好转;3个月内无心绞痛发作,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正常,且无异常T波改变即为恢复期;≥6个月无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无心肌缺血证据,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直径缩小不超过40%,即视为康复期。
1.4心理护理方法
2组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均按常规进行,但在临床护理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而心理护理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还开展心理护理。
1.4.1针对老年患者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根据老年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整体心理护理措施,开展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制订心理护理计划(护理目标及措施)—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效果评价[3]。通过整体心理护理,使患者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到情绪对心绞痛发作及治疗有巨大影响,从而以平静、自然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达到最理想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1.4.2情绪因素的心理特护指导老年患者消除精神紧张及激动情绪的主要方法包括:自我暗示法、装模作样法、说理开导式心理特护[4]等。心理特护既能消除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又能减轻发作的程度,缩短发作的持续时间。
1.4.3患者家属及社区的支持患者家属的关心、体贴、照顾,社区领导的支持、爱护、关怀及尊重能给老年患者带来最大的心理安慰。相反,家属忧郁、痛苦、紧张、哭泣,当面议论医药费用昂贵;社区领导不关心,无人过问等都会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紧张不安、情绪焦虑而容易激动,从而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认真做好患者家属及社区领导的工作,并向他们讲解情绪与治疗、康复的关系,鼓励他们关心体贴、尊重老年患者,以增强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结果
2.12组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见表1)
3 讨论
在老年医学及老年护理学中,心绞痛是循环系统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以药物改善心肌缺血缺氧为重,并结合精心护理的综合治疗方法,以使老年患者尽快缓解病情、症状减轻直至康复。笔者从临床护理角度及整体护理程序上探讨心理护理在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在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发作天数都明显减少,这表明,开展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有效果。心理护理是临床上老年心绞痛患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4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