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39109
微量泵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吴朝波
第1页

    参见附件(1679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微量泵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新生儿科收治4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吗丁啉促胃肠动力等常规处理,配合静脉营养。治疗组给予微量泵泵奶,对照组给予胃管常规注奶,1次/2h。结果 治疗组在奶量增加、残奶量、呕吐消失时间等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微量泵奶进行微量喂养,辅以胃肠动力药物,可减少胃潴留、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现象,有助于早产儿奶量增加,效果优于常规胃管喂养。

    关键词:微量泵奶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56-02

    早产儿胃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随胎龄的增加而不断完善,通常胎儿发育至胎龄24周时才具有吸吮功能,胎龄28周时具有吸吮和吞咽功能,胎龄32~34周时始具备协调吸吮、吞咽和呼吸的能力,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开始喂养的初期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有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0%以上[1]。本院2010年1月—20010年12月住院的早产儿207例早产儿中,有48例出现喂养不耐受,采用微量泵奶较常规胃管,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月—20010年12月在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共207名,其中出现有48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其中男28例,女20例。未开奶死亡者及7天内自动出院、消化道畸形者不作为分析对象。胎龄28~32周 28例,胎龄32~34周14例,胎龄34~37周6例;出生体重800~1000g 4例,出生体重1000~1500g 21例,出生体重1500~2000g 19例,出生体重≥2000g 3例。随机将48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24例,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①喂奶后胃食管反流,频繁呕吐,>3次/d;②奶量不能增加或奶量减少,持续>3d;③残余奶>上次喂奶量1/3,或24h胃残奶量>喂养总量的1/4;④腹胀、24h腹围增加>1.5cm,或伴有肠型;且无其它并发症。符合以上任意一点均可判定为喂养不耐受 [2]。

    1.3 治疗方法

    48例早产儿均给予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吗丁啉促胃肠动力等常规处理,配合静脉营养。治疗组给予微量泵泵奶,1次/4h,其中泵奶2h,停喂2h;对照组给予胃管常规注奶,1次/2h,每次注奶时间>10min。共治疗8~10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2.1 采用微量泵泵奶的早产儿的治疗组在奶量增加、残奶量、呕吐消失时间等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喂养情况比较(x±s)

    组别 n残奶量(ml/次)奶量(ml/kg﹒d)呕吐消失时间(d)

    治疗组 24

    观察组 24

    t

    P3.4±0.7

    5.5±1.2

    2.36

    <0.05148±17

    112±19

    2.28

    <0.053.6±2.1

    5.7±2.4

    2.31

    <0.05

    2.2并发症

    采用微量泵泵奶喂养的早产儿发生低血糖2例,发生率为8.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2例,发生率为8.3%;采用常规胃管喂养的早产儿发生低血糖9例,发生率为37.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6例,发生率为25.0%。治疗组明显低于观察组。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出现并发症比较

    组别 n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低血糖

    治疗组 24

    观察组 242 (8.3%)

    6(25.0%) 2(8.3%)

    9(37.5%)

    3 讨论

    早产儿的生存离不开有效地营养供给,而营养供给有赖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粘膜屏障功能和胃肠动力的成熟与完善。早产儿易发生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与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胃肠激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足月儿有关,但通过胃肠喂养直接的营养作用或胃肠激素的间接作用,可维持早产儿胃肠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完整[3],而应用全静脉营养,长期禁食可引起胃肠粘膜萎缩,吸收面积减少。国内报道,接受全胃肠外静脉营养的新生儿血清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肽与部分肠道喂养组相比较都低,故目前提倡对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早产儿同时,加用胃肠内喂养,最好在第一周内开始小量胃肠道喂养[4]。传统的胃管注奶方法注入奶量过快,易加重胃肠负担,而应用微量泵泵奶,可使奶液均匀注入胃内,可减少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患儿奶量增长较快,效果优于胃管喂养(P<0.05)。

    在微量泵泵奶的过程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7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