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716927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冠心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1年第8期
     中图分类号:R5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133-03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一类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糖蛋白,在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认为高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症是冠心病(CHD)发生的危险因子,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有重要预测意义。近年来有关vWF的研究备受瞩目,现将vWF在冠心病中应用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生化功能

    vWF由Erik A yon Willebrand于1926年首先发现,是一种由第12号染色体的短臂所编码的多聚糖蛋白[1]。它是一种由20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聚体糖蛋白,由A、B、C、D四种不同功能的结构域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结构域为A结构域,由三个连续重复序列组成,分别为A1、A2和A3结构域。其中Al结构域是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GPIb/IX、肝素、硫酸脑苷酯和胶原蛋白的结合部位,而A3能结合I和ⅡI型的胶原蛋白,因此它们在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它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储存于Weibel—Palade小体中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