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意义(2)
第1页 |
参见附件(1790KB,2页)。
1.2.2 标本采集:采集标本前48小时之内禁食高蛋白食物,避免剧烈运动,采集清晨尿液,甲苯防腐,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含量,MAU>30mg/L为异常,同时采集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CysC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CysC、MAU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组别MAU、CysC含量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尿液中MAU(mg/l)及血清中CysC(mg/l)含量比较(x(_)±S)
组别例数 (n)MAU(mg/l)Cys-C (mg/l)
冠心病双支病变组
单支病变组
高血压组
正常组 35
25
38
3243.35±9.84
35.85±7.48*
29.68±7.67* △
16.76±6.83*△☆2.98±0.19
2.65±0.16*
2.15±0.18*△
0.76±0.14*△☆
F
P2072.527
< 0.01154.312
< 0.01
注:与冠心病双支病变组比较,*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p<0.05,与高血压组比较,☆p<0.05
2.2 MAU与冠脉狭窄程度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MAU浓度变化与冠脉计分成正相关(r=0.737,p<0.05),见图1。
图1 MAU与冠脉计分相关分析图
2.3 血清CysC与冠脉狭窄程度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血清CysC 浓度变化与冠脉计分成正相关(r=0.437,p<0.05),见图2。
图2 血清CysC与冠脉计分相关分析图
3 讨论
MAU是指尿中白蛋白的排泄率超过正常范围,但低于临床常规的方法可检测到的尿蛋白水平,正常情况下白蛋白不易通过肾小球基底膜的孔径和电荷屏障,再加上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每天仅排出10~30mg。
CysC又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分子量为13000Mr,含120个氨基酸残基,是一种非糖基化小分子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在生理条件下CysC的重要生理功能是抑制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人体内所有的有核细胞均以恒定的速率生成和分泌CysC,其产生不受炎症、肌肉含量的影响。方军等报道CysC作为肾小球率过滤的内源性标志物,与灵敏度高的特点,CysC分子量小,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并于肾小球近区小管完全重吸收,与其他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相比,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是目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较好的指标[1]。
在传统意义上,血清CysC,MAU是反映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2],仅当各种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约1/2时,血肌酐才开始升高,此时血CysC浓度可明显增高,且MAU是反映早期肾小球损伤的敏感指标,在临床蛋白尿出现前即可检测到MAU的增高。
目前已发现血清CysC,MAU水平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而冠心病患者也存在早期肾损害这与本研究的发现相一致,在各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肌酐均数在声场范围的情况下,单纯高血压组、冠心病ⅠⅡ组血清CysC,MAU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本研究发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也是肾脏损伤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冠脉病变,冠心病Ⅱ组血清CysC,MAU较冠心病Ⅰ组水平升高,提示高血压合并2支以上冠脉病变组的早期肾损害和肾小管损伤程度较合并冠心病单只病变组、单纯高血压组为重。随着原发病的进展,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组织缺氧时肾动脉的反应收缩等均可导致肾脏的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最终引起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因此血清CysC,MAU浓度进一步升高。
近年来,除肾脏疾病外,心血管方面诸多研究发现,血清CysC,MAU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成正相关,血清CysC,MAU含量的检测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3-4],这与本研究发现一致。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CysC,MAU含量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且有研究发现血清CysC升高是外周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外周血管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无外周血管病仅有危险因素的人群。Arpegard[5]等研究了45岁以上。有间歇性跛行史、休息时多普勒超声显像踝/肱指数<0.9的103例男性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并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96例作为对照,发现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CysC较对照组高,并提出了血清CysC升高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标志,血清CysC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随着冠脉病变,血清CysC水平进一步升高。冠脉多支病变组血清CysC浓度显著高于冠脉单支病变组及单纯高血压组。结合上述研究发现,结合本研究发现血清CysC浓度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尤其是对于已患高血压的患者而言。
近年来,随着对高血压及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病理生理研究深入,MAU含量在高血压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MAU含量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MAU含量的高低,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且逆转尿蛋白治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研究表明,高血压并MAU升高患者不仅预示着早期肾损伤,同时也预示着全身血管内皮受损,血管粥样硬化。对于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患者首先有一个无症状时期出现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并预示着将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早期MAU含量的检测,可早期发现和预测病情并积极干预和早期治疗,从而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及相关病死率。
本研究对血清CysC,MAU与冠脉计分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血清CysC,MAU分别冠脉计分之间呈直线相关。这种良好的相关性提示了血清CysC,MAU浓度升高与冠脉的病变密切相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9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