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138663
肠道门诊中成药的合理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1年第9期
     关键词:肠道疾病 中成药 运用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30-02

    肠道疾病为临床常见,尤以夏秋季节为多发,其发病急,变化快。临床主要以急性胃肠炎、慢性肠炎急性发作、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痢疾、食物中毒为多见,偶见肠道感染(霍乱)。其致病原因不外感受暑湿秽浊之气,饮食不洁(节),胃肠虚弱,热毒壅滞而引发。对此如何运用中医中药正确辨证论治此类疾病,是广大医患关心的问题。在生活工作日益加快的今天,中药汤剂显示出不足之处,因其存在诸多不便,故运用中成药治疗确实可行。因其服用方便及时,携带方便,能够按时按量服用,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此举突出了中医治疗之特色。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品种迅速增加,就用于治疗肠道疾病的中成药亦近二十余种。但如何正确运用这些药品,其关键是要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适证运用,或相互配伍应用。现将我院现有中成药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1 祛湿解暑,和中散寒剂

    1.1 藿香正气丸(水)

    适用于外感暑湿,气机阻滞,波及三焦。而致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胸脘满闷,恶心呕吐,泄泻暴作,便下清稀,腹痛肠鸣,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此证相当于西医诊断的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

    1.2 时疫救急丹

    上证兼有身热心烦,脘腹胀痛,肢冷欠温,小便短赤,脉见濡弱等症。亦可运用此药。可见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病。

    1.3 周氏回生丹

    用于暴作呕吐下利,便下清稀,或如米泔,四肢清冷,小腿转筋,腹中绞痛,面青汗出,脉濡数或沉伏等急危之象。多见于西医诊断的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霍乱等病。

    2 清热燥湿,凉血止痢剂

    2.1 加味香连丸

    症见腹痛,呕吐,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发热,口苦干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证相当于西医诊断的细菌性痢疾。

    2.2 穿琥宁注射液

    本药为穿心莲提炼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上证兼见高热烦躁,下痢脓血,泻下臭秽,舌红,脉数者。此药可以口服,每次20ml,每日三次,其效甚佳。

    3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剂

    3.1 加味保和丸

    本方为消导之剂,适用于食积停滞,运化失常而致的胸膈痞满,嗳腐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化之物,舌苔厚腻垢浊,脉滑等症。属于西医消化不良,腹泻范围。

    3.2 木香槟榔丸

    上证日久,积滞化热,气机阻滞,而现脘腹痞满胀痛,里急后重,赤白相兼,泻后不爽,舌苔黄腻,脉沉实等症。多见于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应以此药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4 温中祛寒,健脾止泻剂

    4.1 附子理中丸

    症见脘腹疼痛,喜按喜暖,上吐下泻,完谷不化,或清稀似水样,脘腹痞满,面色萎黄,身倦肢乏,舌淡苔薄白,脉沉而缓。属于脾胃虚寒,健运失常之证。多见于西医诊断的慢性肠炎、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病。

    4.2 黄芪建中丸

    上证兼见自汗短气,腹中挛急作痛,手足寒冷,饥饿劳累后症甚,大便稀溏,舌淡胖大,苔白,脉大而虚者。应以此药加大其温中祛寒,健脾益气之功效。

    5 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剂

    参苓白术丸:适用于食少便溏或泻或吐,胸脘闷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四肢乏力,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等症。可见于西医诊断的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病。本药功能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凡脾虚生湿,运化失常,胃失和降,气机不畅而致脘胀痞满,恶心呕吐,大便溏稀或泄泻,选用此药,堪称对证良剂。

    6 健脾舒肝,行气止泻剂

    健脾舒肝丸:本方为院内制剂,由“痛泻药方”和“柴胡舒肝散”化裁而成。适用于脾虚气滞,木乘土虚,升降失常而致的腹胀肠鸣,腹痛欲便,大便泄泻,舌苔薄白,脉弦而缓。多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或慢性肠炎。应用此药可健脾舒肝,理气止泻,效果尚佳。

    在临床治疗当中,上述药物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同用。按中医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补泻相兼,使邪祛病除,正气安复,而达到治疗目的。使用一种药物应对该药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等项全面了解。对不熟悉了解的中成药不可望文生义,随便应用,更不可用西医病名套用中成药。使用不当将直接影响药物作用的正常发挥,降低临床治疗效果。, 百拇医药(郭中良 周峻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