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164987
不同产地栽培甘草含量测定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吕子明 于向红 刘丹 安军永 屠鹏飞
第1页

    参见附件(3499KB,4页)。

     2.1.5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取甘草苷对照品溶液0.5、1.0、1.5、2.0、2.5 ml置10ml容量瓶中,加10%KOH溶液1ml,摇匀使之充分反应,反应时间为20min,反应后加70%乙醇定容,摇匀,备用,在200~700nm处进行全波长扫描,分别测定在402nm和425 nm处的吸光度,结果为:吸收波长在402nm时的标准曲线为:A=17.608C+0.0797(r=0.9986);吸收波长在425 nm时的标准曲线为:A=13.881C+0.0664(r=0.9978)。从此结果来看,无论是402 nm还是425nm,在0.0581~0.2905mg范围内,线性关系皆良好。

    2.1.6 加样回收率考察。取已知总黄酮含量的样品溶液2ml,加入同量的甘草苷溶液1ml,摇匀后测定总黄酮的量,平行制备5份,计算平均回收率为104.6%,RSD=2.1%(n=6)。

    2.1.7 精密度考察。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放置0、5、10、20、30、60min,连续测定5次,结果为RSD =1.80%。结论为仪器精密度良好。

    2.1.8 重现性考察。精密称取同一供试品5份,依法测定,结果测得RSD = 0.97%。

    2.2 甘草苷的含量测定

    依据文献[1]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含量测定要求。

    2.3 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依据文献[1]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含量测定要求。

    2.4 样品测定

    取各种甘草样品,依法操作,并计算样品中总黄酮、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结果是,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药材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别还是比较大的;9份样品中,甘肃饮马农场3年生样品总黄酮、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皆为最高,质量最佳。

    3讨论

    作者曾参考文献[9],以甘草苷为对照品,研究了盐酸-镁粉显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对镁粉的用量、反应时间、稳定性、线性关系、精密度、重现性等进行了考察,该方法稳定性,精密度,线性和重现性均良好,但是该方法测定的总黄酮的含量比甘草苷的含量还要低,遂判断此方法不适宜测定甘草总黄酮的含量。也以甘草苷为对照品,研究了不显色直接测定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5%三氯化铝显色法,结果都不理想,线性关系很差。采用氢氧化钾法是比较合适的,结果也比较准确。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药材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按照药典[1]要求,6~9号样品的甘草苷含量是不符合标准的,但是总黄酮含量并不低。9份样品中,甘肃饮马农场3年生样品总黄酮、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皆为最高,质量最佳。此方法在化学方面,为全面、有效地控制甘草药材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I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80~81.

    [2] 张志东,楚敏,宋素琴,等.SP825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甘草总黄酮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07,8:15~16.

    [3] 但建明,李文娟,洪成林,等.甘草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4):427~428.

    [4] 于琴,董文宾,王顺民,等.甘草渣中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2005,3: 20~22.

    [5] 付博强,刘劼,王小如,等.XDA~1大孔吸附树脂对甘草酸及甘草总黄酮的吸附分离[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增刊):45~48.

    [6] 李红,李炳奇,刘红,等.XDA-1型树脂对甘草黄酮吸附-解吸效果的研究[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499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