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校内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
中图分类号:R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91-02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学龄儿童多发,在集体托幼机构及学校中易引起暴发流行。2009年3月13日-6月11日新疆温泉县哈日布呼镇牧业寄宿小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现将疫情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
哈日布呼镇牧业寄宿小学,是为居住分散且不固定的牧民子女办的一所完全寄宿制学校。现有9个班级,包括学前1个,哈萨克文班(简称哈文班)5个,蒙古文班(简称蒙文班)3个。固定生源少,学校班级不完整,在校学生200人,校内寄宿的85人,由3名保育员,4名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其生活起居。其余大都在学校附近租房,学生家长照顾其生活。租房有5-10人不等,最多院落内住多年级学生16名,拥挤,卫生条件差。
2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调查表。
2.2根据《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6-1997)中的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分析方法描述流行病方法
3结果
4疫情概况
温泉县疾控中心于3月19日接到该校疫情报告,据调查,从2009年3月13日-6月11日,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49例,罹患率24.50%(49/200),分布在学校9个班级。
4.1流行病学特征
4.1.1 首发病例为8岁男性哈萨克族学生,为哈文班二年级学生,于2009年3月13日发病,3月16日就诊否认有接触史,就诊前一直在校上课。
4.1.2 人群分布
49例病人学前班5例,哈文班一年级7例,二年级17例,四年级7例,五年级3例,六年级4例;蒙文班二年级1例,五年级4例,六年级1例。学校所有班级均有病例。教职员工中无病例。住宿生有18例,罹患率21.18%(18/85),占所有病例的38.77%(18/49),男生19例,女生30例,男女之比1:1.58.
4.1.3年龄分布
发病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14岁,5-14岁的在校学生各年龄均有发病.
4.1.4时间分布
此次暴发流行发生在冬末春季,最早发病于3月13日,开学后的两周内,发病时间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但87.75%(43/49)的病例集中发生在3月29日-4月24日的四周内.
4.1.5免疫状况
据调查,该校部分学生于去年曾接受过腮腺炎疫苗接种,此次49例病人中有27例称接种过腮腺炎疫苗,13例未接种过,9例接种史不详.
5防控措施
县疾控中心于3月19日接到疫情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调查,防控.
5.1 对现症病人立即给予居家隔离措施,自发病之日起21 天,有乡级及以上医院痊愈证明方能返校上课,对发病时间及人数比较集中的班级哈文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停课10天.
5.2加强监测 每天清晨对在校学生晨检,测量体温,结体温升高的疑似病人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
5.3教室宿舍定期开窗,流通空气,并对教室宿舍和环境每天进行消毒。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对在校学生的食堂餐具每天及时消毒。
5.4 对124名在校学生应急接种腮腺炎疫苗。
6讨论
哈日布呼镇牧业寄宿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于冬末春季,发颊骨为学龄儿童,发生在人群相对集中的校园内,波及地时间较长,是一起校园内感染传播的暴发流行。
引起暴发流行的原因,一是因为多数学生体内没有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性抗体。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二类疫苗,自费自愿接种,学校于2008年仅部分学生接种过疫苗,在发病的49例病人中,有27例称接种过疫苗,13例没有接种过,9例接种史不详,从接种过疫苗的学生也发病,说明接种效果差,该镇多年来流行性腮腺炎仅有散在病例,学生没有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而普遍缺乏保护性抗体。二是疫情发生后6天县疾控中心才接到报告,错过了疫情处置的最佳时机,当地的乡村医生没有能对病人及时确诊,也延误了防控的时间。首发病例所在的哈文班二年级,25名学生中有17人感染发病,就是因为首发病例没有及时就诊,及时隔离,该病人发病4天才就诊,在潜伏期和发病初期已造成同班,同宿舍同学的感染。三是开学前一个月天气转冷,气温变化也大,教室、宿舍还需炉煤烤火,很少开窗,室内空气不流通,加大了感染的机会。
此次疫情调查与处理结果提示,今后应加强对农村学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基层疫情报告管理,力求做到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百拇医药(张斗琴 钱晓红 唐新娥 金花)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学龄儿童多发,在集体托幼机构及学校中易引起暴发流行。2009年3月13日-6月11日新疆温泉县哈日布呼镇牧业寄宿小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现将疫情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
哈日布呼镇牧业寄宿小学,是为居住分散且不固定的牧民子女办的一所完全寄宿制学校。现有9个班级,包括学前1个,哈萨克文班(简称哈文班)5个,蒙古文班(简称蒙文班)3个。固定生源少,学校班级不完整,在校学生200人,校内寄宿的85人,由3名保育员,4名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其生活起居。其余大都在学校附近租房,学生家长照顾其生活。租房有5-10人不等,最多院落内住多年级学生16名,拥挤,卫生条件差。
2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调查表。
2.2根据《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6-1997)中的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分析方法描述流行病方法
3结果
4疫情概况
温泉县疾控中心于3月19日接到该校疫情报告,据调查,从2009年3月13日-6月11日,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49例,罹患率24.50%(49/200),分布在学校9个班级。
4.1流行病学特征
4.1.1 首发病例为8岁男性哈萨克族学生,为哈文班二年级学生,于2009年3月13日发病,3月16日就诊否认有接触史,就诊前一直在校上课。
4.1.2 人群分布
49例病人学前班5例,哈文班一年级7例,二年级17例,四年级7例,五年级3例,六年级4例;蒙文班二年级1例,五年级4例,六年级1例。学校所有班级均有病例。教职员工中无病例。住宿生有18例,罹患率21.18%(18/85),占所有病例的38.77%(18/49),男生19例,女生30例,男女之比1:1.58.
4.1.3年龄分布
发病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14岁,5-14岁的在校学生各年龄均有发病.
4.1.4时间分布
此次暴发流行发生在冬末春季,最早发病于3月13日,开学后的两周内,发病时间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但87.75%(43/49)的病例集中发生在3月29日-4月24日的四周内.
4.1.5免疫状况
据调查,该校部分学生于去年曾接受过腮腺炎疫苗接种,此次49例病人中有27例称接种过腮腺炎疫苗,13例未接种过,9例接种史不详.
5防控措施
县疾控中心于3月19日接到疫情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调查,防控.
5.1 对现症病人立即给予居家隔离措施,自发病之日起21 天,有乡级及以上医院痊愈证明方能返校上课,对发病时间及人数比较集中的班级哈文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停课10天.
5.2加强监测 每天清晨对在校学生晨检,测量体温,结体温升高的疑似病人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
5.3教室宿舍定期开窗,流通空气,并对教室宿舍和环境每天进行消毒。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对在校学生的食堂餐具每天及时消毒。
5.4 对124名在校学生应急接种腮腺炎疫苗。
6讨论
哈日布呼镇牧业寄宿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于冬末春季,发颊骨为学龄儿童,发生在人群相对集中的校园内,波及地时间较长,是一起校园内感染传播的暴发流行。
引起暴发流行的原因,一是因为多数学生体内没有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性抗体。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二类疫苗,自费自愿接种,学校于2008年仅部分学生接种过疫苗,在发病的49例病人中,有27例称接种过疫苗,13例没有接种过,9例接种史不详,从接种过疫苗的学生也发病,说明接种效果差,该镇多年来流行性腮腺炎仅有散在病例,学生没有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而普遍缺乏保护性抗体。二是疫情发生后6天县疾控中心才接到报告,错过了疫情处置的最佳时机,当地的乡村医生没有能对病人及时确诊,也延误了防控的时间。首发病例所在的哈文班二年级,25名学生中有17人感染发病,就是因为首发病例没有及时就诊,及时隔离,该病人发病4天才就诊,在潜伏期和发病初期已造成同班,同宿舍同学的感染。三是开学前一个月天气转冷,气温变化也大,教室、宿舍还需炉煤烤火,很少开窗,室内空气不流通,加大了感染的机会。
此次疫情调查与处理结果提示,今后应加强对农村学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基层疫情报告管理,力求做到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百拇医药(张斗琴 钱晓红 唐新娥 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