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204709
不典型硬膜下血肿的CT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 2012年第3期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02-02

    硬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一般发生在一侧或双侧额颞顶骨内板下方。对于专职的CT影像医生和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诊断是容易的,但是不典型或少量或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变化多端,缺少足够认识时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而耽误病人的治疗。本文通过对26例不典型硬膜下血肿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26例中,12例经手术证实,14例根据其外伤史并结合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其中4例通过复查而明确诊断。本组病例9例为单纯的硬膜下血肿,17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78岁。就诊时患者主诉有外伤史者占20例,经追问病史发现有外伤者4例,2例无明确外伤史。16例病程在3天之内,属于急性,4例病程介于4~14天之间,属于亚急性,6例病程超过15天,属于慢性。
, 百拇医药
    2CT表现

    (1)部位:血肿位于额顶部13例,额部4例,顶部3例,额颞部3例,枕部2例,大脑镰右侧1例。(2)密度:14例血肿为均匀高密度,6例血肿显示为高低混合密度,4例血肿显示为等密度,2例血肿显示为低密度。(3)形态:除等密度血肿以外,其余均表现为紧贴颅骨内板下方异常密度影,其内缘形态多变异,大部分血肿内缘呈弧形凹面,形似新月状;部分血肿内缘为凹面平直呈高密度;个别血肿内缘呈双凸面,多为低密度影。(4)脑室改变:随着血肿大小的变化,侧脑室和三脑室可呈不同程度的受压、移位和变形,血肿在双侧者,脑室改变不明显。(5)脑沟改变:患者脑沟消失,脑灰白质界面向内移位。

    3讨 论

    硬膜下血肿的密度多变异,与存在时间有一定关系,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血肿形成高密度的原因为流出血管的血液形成血块和血红蛋白成分浓缩所致,在血肿包膜形成和发生溶血之后,脑脊液渗入血肿,于是血肿密度逐渐降低形成等密度以至低密度病灶,至于混合密度病灶中的块状高密度则为未全溶解的血块所致,而下沉并形成液平的高或等密度成为溶血后含血红蛋白较多部分下沉所致。在本组26例中根据其时间与病程的发展及影像学的改变,把它们分为三组:1组:急性期病程在3天以内的血肿多为血块组成,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以新月形多见。2组:病程在4~14天之间,属于亚急性期,此期血肿部分血或脑脊液渗入,在CT表现上为多样性,混合密度与等密度是本期重要的影像表现,此期内还要警惕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出现。3组:本组病程30天以上,本期内的血肿有的已经机化,CT上可出现等密度影,但以低密度多见。
, 百拇医药
    关于血肿范围:由于硬膜下血肿血液容易流散,故多数范围广泛,不受颅缝限制。本组病例中多数都合并脑挫裂伤,故占位征象明显,仔细观察诊断不难。但是在无合并明显脑挫裂伤占位效应不明显的病例,少量血肿容易漏诊,特别是在窗技术使用不适当时更易漏诊,因此对急性期的少量不典型硬膜下血肿病例的诊断用好窗技术是关键。

    关于血肿的形态:急性期绝大多数呈新月形,到了慢性期有的血肿的形态可由新月形逐渐变为双凸形,可能与脑组织受压局部萎缩有关。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呈现为细绳索状或粗绳索状影,血肿近中线侧边缘平直,外侧呈浅波浪状,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实两者CT表现有所不同。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较重,且分布弥散,多广泛分布于脑沟、纵裂池内高密度影,中线部位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行CT动态观察,多在1周后吸收,而硬膜下血肿则吸收较慢。

    关于等密度阶段血肿的诊断问题:较大量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此阶段由于密度差别不明显或无差别,主要表现为占位征象,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及脑灰白质界面向内移位,颅骨内板下方可见到无脑回、脑沟区,故依靠这两个征象不做增强扫描也可明确诊断。但是少数薄层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肿,脑灰白质界面内移及颅骨内板下方无脑回区不明显而易漏诊,因此,除用好窗技术外,还必须做增强扫描。
, 百拇医药
    由于CT检查的广泛应用,对硬膜下血肿的诊断逐渐增多,可以显示脑室是否受压,血肿与周围组织是否粘连,血肿的定位与定量,可以为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患者早日康复。尤其是对少量薄层不同密度的不典型硬膜下血肿,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并应用好窗技术及合理使用增强扫描,可最大限度减少漏诊。

    参考文献

    [1]王家平,尚兴川,普成荣.等..硬膜下血肿的CT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3,4(1):43~44

    [2]强金伟.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CT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12(8):609~610

    [3]李保平,郭 辉. 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8(4):215~216, 百拇医药(张玲 赵瑞芹 王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