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243427
哮喘的古代中医文献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 2012年第4期
     1.4 唐代王焘

    《外台秘要?深师疗上气方》云:“脉浮咳逆,咽喉中水鸡鸣,喘息不通呼吸欲死。”的论述,这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表现极为相似。《外台秘要?久咳坐卧不得方》载:“久患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欲绝”。说明本病与病后体弱,正气不足有关。

    1.5 宋金元医家

    陈无择《三因方》设有《喘脉证治》专篇,将该病列入上气喘咳疾患之中,把本病归纳为虚实两端。曰:“夫五藏皆有上气喘咳。但肺为五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喘既动气,故以肺为主。病者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阴实者,手太阴经肺实也,肺必胀,上气喘逆,咽中塞,如欲呕状,自汗,皆肺实证。若气口以前脉虚者,必咽干无津,少气不足以息,此乃肺虚。

    杨士瀛《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喘咳》谓:“肺主气也,一呼一吸,上升下降,营卫息数,往来流通,安有所谓喘?惟夫邪气伏藏,痰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填塞肺脘,激乱动争,如鼎之沸,而喘之形状具矣。”提出本病与痰饮等邪气干犯,致使肺气升降失调有关。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在《丹溪心法》中作专篇论述,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指出痰浊是哮喘的重要病根,阐明了哮喘的病理因素“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1.6 明清医家对哮喘的认识

    戴思恭首创哮喘有“宿根”之说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