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名菜溯源
福州佛跳墙
佛跳墙是福建首席名菜。福建名菜有一汤十变之说。一汤,其含义是选以一种原汤为主,配以各种质料之鲜,使各种主料与辅料之味互为融合,使一种原汤可以变成十种不同之味,使十种不同之味还能合为一体。
烹制佛跳墙的工艺非常繁杂。原料有: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花胶、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鸡脯、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等等。先把这些种原料分别采用煎、炒、烹、炸多种方法,炮制成具有它本身特色的各种菜式,然后一层一层地码放在一只大绍兴酒坛子里,注入适量的上汤和绍兴酒,使汤、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坛口用荷叶密封起来盖严,放在火上加热。用火也十分讲究,需选用木质实沉又不冒烟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烧沸,后在文火上慢慢煨炖五六个小时,这才大功告成。
这道菜的传说、来历有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1 000多年前的唐代,一位不知来历的高僧,光临福建传经布道,与他寄住的寺院相毗邻的一家菜馆是做坛子菜的,飘出异香令他动了凡尘之念。终于有一日,他按捺不住,跳过墙头,一饱口福,以至破了戒规。有人戏谑:“坛启菜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于是坛子煨菜便得了“佛跳墙”的雅称。
徽州一品锅
乾隆年间,皇帝出巡江南,微服私访,由九华山来绩溪上庄寻找天子坟。行至一山坞,天色渐暗,奔波一天皇帝及随从已是饥肠辘辘,于是投宿一农家。
家遇贵客,热情的农妇将萝卜干、干豆角、红烧肉、油豆腐等依先素后荤一层层铺于一铁锅内,烧熟后端上桌,皇帝与随从吃了,赞不绝口。便问农妇此菜的名称,农妇随口说:“民妇怕几位官人饿着,只不过匆匆弄了一锅熟,哪有什么菜名?”皇帝此时已吃饱喝足,兴致勃勃地说道:“这一锅熟的名字不雅,此等美味,堪称一品,就叫‘一品锅’吧。 ”事后,农妇才得知,她那晚接待的竟是当朝皇帝。一时间农妇成了岭北一带的红人。“一品锅”也在绩溪岭北迅速传开了。
一生获得了36个博士学位的奇才、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胡适。其妻胡冬秀就是一个善做徽州菜的高手,尤其拿手 “一品锅”。
她做一品锅时更是加入干贝、海米、鲍鱼之类的海货在其中。讲究层次的“一品锅”,荤菜放在上头,素菜搁下边,自上而下一般为鸭子夹(鸭蛋摊成蛋皮包入鲜肉馅做成的)、油豆腐包(豆腐角装入荤素搭配的馅料)、发好的海货、红烧肉、干豆角或萝卜等。烹调时用生铁锅,将红烧肉烧至半熟,再依次将荤素菜肴铺入锅内,加入汤汁,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慢炖,并不时舀汤汁浇于锅面,便原汁让上面的荤菜充分吸收,一般需加热2~3小时,汤汁快干,菜酥味醇即可。
当年,胡适曾以“一品锅”宴请过其美国恩师杜威,赢得举坐称赞,成为一时美谈。
他还以此菜招待绩溪女婿——梁实秋先生,梁实秋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一品锅”,发出了“一品锅,三五七层花色多,品其味离桌不离锅”的赞誉。, 百拇医药(莜 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