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09年第10期
编号:11901049
学过节的人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5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09年第10期
     谢逸既是北大国际跨文化讲师也是逸之风多元文化与教育工作室的创始人。多年来,她致力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挖掘整理和节日活动的举办与推广。在举办传统节日活动中,她也成了过节的受益人,“在这其中我结识了可以倾心相谈的朋友,感觉越来越好了”。而这最初源于谢逸早年留学美国,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心无所依的经历。

    在美国的三年,谢逸会看到犹太人每周去做礼拜,以严格的戒律规定孩子的食物,时常听到基督教的教堂里钟声此起彼伏,会看到伊斯兰教徒如何注意自己的衣着、节日的信仰。“作为中国人,多元文化的环境刺激了我们想把这个‘一’做好,非常想立起来。作为‘一’的中国文化和作为‘多’的世界文化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这是她所发起的逸之风多元文化与教育工作室最初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的缘起。

    节,情感的纽带

    由此开始,谢逸对传统节日有了崭新的认识。“除夕夜午夜12点放鞭炮,在5到10分钟内,在地球上这样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有人做的同一件事情就是放炮。如果从外星空往下看,这对于人类是多么巨大的行动。你不知道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来自新疆还是湖南,举国上下响成一片,而且一年就这么一次,但凡我们有过这么一次经历都不会忘记。”听着谢逸充满激情的解读我心里涌起一股热流,被除夕夜景的意象所震撼,这是一种人文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过节的方式和传统中。

    古人何尝不是在辛苦劳作后,于过节之日或载歌载舞,或庄严祭祀,进入如痴如醉、身心放松的状态。试想,如果你也身处在这样的集体之中,是否也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呢?

    如今从父辈起我们对传统节日似乎淡化了许多,在家庭中很难见到传统的节日习俗,节日之际除了餐桌上多了几道菜肴,或应节食品之外,似乎没有更多文化的蕴味了!

    在这传统渐淡、渐逝的过程中,都市中的人们不知不觉中彼此疏远,心态上被隔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