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养生之源
2010年养生文化之旅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呈回归趋势,人们逐渐了解到人文、传统对精神归属的主要导向,逐渐兴起精神家园的重构之风。同样,在养生文化方面,人们发现传统文化的精华正是养生的真谛所在,传统文化不仅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而且更直接地导引人们走向科学的养生之路。沿着文化传统回归的轨迹,我们将更清晰地了解健康生活之道,更了解远离尘嚣、浮躁的心灵修炼,并从中获得身心舒畅之益……
现代生活中人们更需良好的精神状态、道德文化修养和敬业济世的理想。如今重提传统、重视文化、弘扬国学,是顺应潮流、顺道有德,调和身心,颐养天年之道。
从乡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乡村,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悄然变化,好似经过一个圆圈回到了原点。但这实际上不是原点,而是一个螺旋上升后的新起点。
从传统文化到养生原则
在传统文化断裂时,一种景象模糊的“新生活”吸引着人们从乡村往城市里奔涌,但是,经过数十年的忙碌,忽然发现“丰富多彩的新生活”已经让自己身心俱疲……于是,“慢生活”、“乐活”等概念开始在城市里流行。为了健康,许多市民开始向往“回归乡土”的“乐活”、“慢生活”,但又发现,“回归乡土”并非易事,需要大把钱财和大把时间,而市民往往缺乏其中之一。而转而去寻求有益于身体的补品、保健品时,又被市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种、品牌和众说纷纭的“保健概念”所迷惑,无从选择。
社会心理学专家指出,其实问题不是无从选择,关键是许多人不了解生活,过于浮躁。这是文化断裂后带来的普遍性的迷惘,是出现文化断裂的时代,人们缺乏精神依托和精神归属的普遍表现。
2009年本刊采访过许多痴迷于传统文化的前辈大师,如著名书法家冯大彪老师、书画名家张金玲老师、张德林老师、罗杨老师,篆刻家朱鸿祥教授、文艺评论家朱绮教授夫妇,硬笔书法的开山鼻祖庞中华老师,表演艺术家孙毓敏老师、杨在葆老师,著名导演翟俊杰老师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