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有道 始发于心
回望近年来传统文化回归趋势的苏醒经历,展望2010年养生文化将兴起的新气象,我们已发现现代养生文化一脉相承的发展趋势。现代养生文化注重生命的质量和品位,传承“以处逆境而自强不息、在顺境以敬业济世为原则,以真善美养精气神”的传统精髓,正沿着养生正道而行。
精神家园生机盎然
物质与精神的对立,是每一个国家的社会转型期的最大困惑。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人们都在试图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陈寅恪、钱穆、钱钟书等国学大师的著作和传记成畅销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回归精神家园的轨迹;而在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轨迹上,出现传统医学的中兴和民间医学被重新挖掘的态势,同样也反映出人文精神的回归。
实际上,许多前辈学人一直以来就“远离尘嚣,沉心学术”,早年间文化断裂时代的浮沉世俗,多将其冠以“酸腐”的帽子,但实际上,他们身上体现一种恪守“精神家园”的执着。退休后住在京郊的中国当代著名篆刻家朱鸿祥教授、文艺评论家朱绮教授夫妇,因为其达到一座学术高峰,如果不与之交往,世人多会觉得其“高不可攀”或难以接近,就如当年岭南大学(后为中山大学)的师生感觉陈寅恪先生“曲高和寡”难以接近一样。但是,在朱教授的院落里,我们经常流连忘返。他们在学术钻研之余打造出的情趣小院,我们称之为“禅意花园”,几十平米的地方充满意趣,充满生机。而两位朱教授性情敦厚和蔼、平易近人,也十分健谈,谈话涉及天南海北、文化生活方方面面,充实而意韵深长。这又使人想起陈寅恪先生,在那个文化断裂的时代,只要是心地纯良者,都不会被他从心理上“拒之门外”,而淳朴无暇的几名护士都有幸成为这位老人的忘年好友,有幸聆听他讲的历史典故、人文趣事。
实际上,前辈学人都是如此,心地纯良、仁恕有德;冯大彪老师、庞中华老师、武冀平老师,我们最近采访过的游本昌老师、年逾九十的中国版画泰斗王琦老师等,都奉厚德载物为金科玉律,心地宽广,又有生活情趣,懂得调剂。
仁恕之心化解浮躁戾气
从健康角度来讲,前辈学人所体现的,是精神家园对身心的补益。对于大众来说,不一定要像前辈学人那样,达到一个学术高峰,但是,至少要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文化具有认同感,了解自己的精神所属;而从健康方面来考虑,则应建立起具有整体性的和谐的养生文化意识,消弭浮躁,澄清心灵,了解道法自然、天人相应、形神统一之道理,品味人生之真谛、万物运行之玄妙、事物发展之必然,参悟做人、做事之理,养仁恕有德之心、阴阳平和之气,应四时之变而调和生命节律,养神、养性、养形。
当人们都宅心仁厚,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则心宽气顺,身心自然和谐;当社会都遵从儒家文化倡导的“仁,仁慈、人道;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则社会和谐。
所以说,只要人们有了精神归属,无形中就会添福增寿,生活总会丰富充实,身心就会长久健康。当人们都有了精神归属,整个社会自然成一派和谐气象。
我们相信,2010年,将有更多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将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 百拇医药(独木林)
精神家园生机盎然
物质与精神的对立,是每一个国家的社会转型期的最大困惑。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人们都在试图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陈寅恪、钱穆、钱钟书等国学大师的著作和传记成畅销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回归精神家园的轨迹;而在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轨迹上,出现传统医学的中兴和民间医学被重新挖掘的态势,同样也反映出人文精神的回归。
实际上,许多前辈学人一直以来就“远离尘嚣,沉心学术”,早年间文化断裂时代的浮沉世俗,多将其冠以“酸腐”的帽子,但实际上,他们身上体现一种恪守“精神家园”的执着。退休后住在京郊的中国当代著名篆刻家朱鸿祥教授、文艺评论家朱绮教授夫妇,因为其达到一座学术高峰,如果不与之交往,世人多会觉得其“高不可攀”或难以接近,就如当年岭南大学(后为中山大学)的师生感觉陈寅恪先生“曲高和寡”难以接近一样。但是,在朱教授的院落里,我们经常流连忘返。他们在学术钻研之余打造出的情趣小院,我们称之为“禅意花园”,几十平米的地方充满意趣,充满生机。而两位朱教授性情敦厚和蔼、平易近人,也十分健谈,谈话涉及天南海北、文化生活方方面面,充实而意韵深长。这又使人想起陈寅恪先生,在那个文化断裂的时代,只要是心地纯良者,都不会被他从心理上“拒之门外”,而淳朴无暇的几名护士都有幸成为这位老人的忘年好友,有幸聆听他讲的历史典故、人文趣事。
实际上,前辈学人都是如此,心地纯良、仁恕有德;冯大彪老师、庞中华老师、武冀平老师,我们最近采访过的游本昌老师、年逾九十的中国版画泰斗王琦老师等,都奉厚德载物为金科玉律,心地宽广,又有生活情趣,懂得调剂。
仁恕之心化解浮躁戾气
从健康角度来讲,前辈学人所体现的,是精神家园对身心的补益。对于大众来说,不一定要像前辈学人那样,达到一个学术高峰,但是,至少要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文化具有认同感,了解自己的精神所属;而从健康方面来考虑,则应建立起具有整体性的和谐的养生文化意识,消弭浮躁,澄清心灵,了解道法自然、天人相应、形神统一之道理,品味人生之真谛、万物运行之玄妙、事物发展之必然,参悟做人、做事之理,养仁恕有德之心、阴阳平和之气,应四时之变而调和生命节律,养神、养性、养形。
当人们都宅心仁厚,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则心宽气顺,身心自然和谐;当社会都遵从儒家文化倡导的“仁,仁慈、人道;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则社会和谐。
所以说,只要人们有了精神归属,无形中就会添福增寿,生活总会丰富充实,身心就会长久健康。当人们都有了精神归属,整个社会自然成一派和谐气象。
我们相信,2010年,将有更多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将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 百拇医药(独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