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0年第6期
编号:11959164
心无一物神清远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5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10年第6期
     清空了心灵里面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才能有了让生命一次又一次远行的条件。

    心被物所累

    一日,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收藏家来开门了,连续打开三扇不锈钢门,才走进屋内。室内的灯光非常幽暗,等了几秒钟,我才适应了室内的光线,这时,才赫然看到整个房子堆满古董,多到连走路都要小心,侧身才能前进。

    到处都是陶瓷器、铜器,锡器,还有好多书画卷轴拥挤地插在大缸里,主人好不容易带我们找到沙发,沙发也是埋在古物堆中,经过一番整理,我们才得以落座。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形容那种感觉,古董过度拥塞,使人仿佛置身在垃圾堆中。多到我们想要欣赏它时,都觉得成了一种负累。

    我们转到主人的卧房看陶器和青铜器,我才发现主人的卧室中只有一张床可以容身,其余的从地面到屋顶,都堆得密不透风。

    古董的主人告诉我,他之所以选择居住在陋巷,是怕引起歹徒的觊觎。他设了那么多的铁门,有各种安全功能,一般人从门外窥探他的古董,连一眼也不可得。

    朋友补充说:“他爱古物成痴,太太、孩子都不能忍受,移民到国外去了。”

    告辞出来的时候,我感到有一些悲哀,再怎么了不起的古董,都只是“物件”,怎么比得上有情的人?

    心中无物神自远

    思绪转到前段时间与硬笔书法大师庞中华老师的闲聊。那日他刚刚去看完《宋元明清四朝书画展》回来,谈到书法作品,庞老师自然是神采飞扬。我虽不懂书法之精髓所在,但亦听得入神入化。随着庞老师的描述,思绪飞越了岁月的时间,观摩古人挥毫泼墨,快意人生……

    庞老师是一代书法家,我突然想问他对收藏的看法。“看到这些作品,庞老师您有没有想要自己收藏呢?”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庞老师说,他从不收藏。并笑言:人都会离开世界,就像这些字画从前的主人一样,总有一刻,会两手一放,一件也不能带走。真正的拥有,不一定要占有,真正的鉴赏家,不一定要做收藏家;偶尔要欣赏,到博物院去,花几十元门票,就能看真正的稀世古物。役物而不役干物,不亦快哉!

    是啊,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有所营谋,必有所烦恼:有所执着,必有所束缚:有所得,必有所失。所以前人云:

    我们如果把时间花在钱财,就没有时间花在心灵。

    我们如果日夜为欲望奔走,就会耗失自己的健康。

    我们如果成为壶痴,石痴,玉痴、古物痴,就会忘却有情世界的珍贵。

    好好吃一顿饭,欢喜喝一杯茶,一日喜乐无恼、一夜安眠无梦,又是价值多少?“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百花丛里是“有情”,片叶不沾身是“觉悟”。

    物我两忘成功路

    我们都喜欢蝴蝶,可是如果屋子里飞满蝴蝶,就不美了,再想到蝴蝶就会生满屋的毛毛虫,那多可怕。我们都喜欢鸟,但鸟太多,也是会伤人的,希区柯克的名作《鸟》,那恐怖的情景想起来汗毛都要竖起。其实我们对身外之物也是如此。

    记起庞老师说起他对金钱的看法。1962年,时年17岁的他正痴迷于音乐,离家十几公里的音乐厅有一场他向往已久的手风琴演奏会,对音乐渴求的他倾其所有买了一张门票。回程两毛钱的车资他都没有了,十几公里的路程对于一个稚嫩的少年,是那么漫长,这个又冷又饿的少年多么希望能有人给他两毛钱啊。从那时起,庞老师就暗下决心,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正是这种对物质和名利的淡然,成名30年后的今天,他还能静下心来,每天临帖习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功成名就的今天,他仍坚持在硬笔书法上探索前行,在文章诗歌中精研。经历了人生的诱惑,庞老师在“人到无求品自高”境界中,心灵得以升华,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

    不让物欲侵蚀心灵

    再读庞中华的散文和诗词,文字中透出的那种简、那种淡,分明是一种心的禅定。盛名之下的硬笔书法第一人,保持着这一份淡定之心,这在浮躁的当下,他依旧保持着那种独有的安静,真是难得。我终于明白,庞中华之所以能成为大师,而没像那位收藏家那样被“物”所绊,是达到“白马入芦花,银碗里盛雪,是佛之高境。是有中无,终是无中有。”的境界。

    身外物越多,人越容易被捆缚住。然而当一旦自己有能力去购买虽然算不上奢侈品,却也并非不可或缺的东西时,才知道自己的自制力已经被琳琅满目的商品侵蚀得所剩无几了。

    从中我终于豁然开朗,物欲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垃圾。要剔除它,清洁它,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胸怀,又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心态。能做到这样的心境,很难。这样的心境,需要时间的磨砺,也需要坎坷人生的锤炼,更需要坦荡心境平如水的淡泊心态。这种淡泊的心态是无求中的平凡孕育着无尚的伟大,囊括着古往今来的忧思。人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这样的淡泊便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更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

    一个人做到无求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清空了心灵里面的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才能有了让生命一次又一次远行的条件。当自己在某一天突然有所感悟掸去心灵封尘的时候,也许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是另一番景象。

    超然物外,像白玉兰那样,卓尔不群,纤尘不染,带着某种孤傲与矜持,超然于世俗之上。从中体会到了一份恬静的心境,一缕清幽的书香,一樽甘甜的美酒。原来,坐看云起,笑看沧桑是那么地美好。, http://www.100md.com(楚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