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新 与废电池的10年博弈
第一次听说王自新是在3年前。那时,他已经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被戴上“环保狂人”,“废电池大王”等诸多名头。无疑,王自新的故事颇具新闻价值:从建材商人到废电池回收大王,王自新由身家百万落得倾家荡产,却并未就此收手,而是与废电池博弈7年之久,并越陷越深。一个唐吉坷德式的人物就此诞生,让人好奇的是他怎么就因为废电池而倾家荡产,废电池又何以吸引他不离不弃,坚持不渝呢?在这个“无利不起早”的时代,他挑战的是普世价值观和理解常规。不舍不弃废电池
导致王自新投资失利的是在河北易县建立的国内第一家废旧电池再生处理厂因为环保部门认为可能造成污染,迟迟不批,同时回收体系不足,无米下锅。项目下马了,但王自新与废旧电池的不解之缘才刚刚开始。那一年是2001年。
而令他彻底绝望的是2002年权威专家刊文指出,废电池在外壳保护和大量垃圾的稀释下,随生活垃圾填埋不会造成污染,集中回收后处理不善反而容易造成局部地区的汞污染。
从1997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就一直开始禁止厂商生产汞含量高的电池。《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规定》表明,从2006年1月1日开始禁止在国内经销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
关于废电池回收,2003年10月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的一份《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明确表示:没有处理条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