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0年第11期
编号:11996561
没有生机的橡皮人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10年第11期
     什么是橡皮人,我们还记得小时候用的橡皮吧?冷热不怕,随便怎么折腾,始终如一,时间长了,折腾它的兴趣都没了。若一个人的心态也像橡皮一样呢7那就成了橡皮人了。

    都市“橡皮人”

    房地产经纪人凯文每天早晨8点钟差不多一睁眼就觉得已经疲惫不堪了。拖着疲乏的身子来到公司,然后坐在电脑前一呆就是9个小时。下班后回到位于北京南部的一居室公寓,一个人盯着电视看。

    31岁的凯文几年前是一家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是个雄心勃勃的人,而今用他的话来说,日子就是:“过一天算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被问及这个问题,凯文若有所思地说:“也许这种麻木只是一个阶段,又或者生活对我来说就是这般乏味,我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这也许是中国日益壮大的疲乏的年轻白领的心理状态,这个群体就是众所周知的“橡皮人”群体。
, 百拇医药
    这是南方一份新闻杂志报道的“橡皮人”群体。这个群体被生活的压力捏成各种形态,任由握拿玩弄,毫无反应。

    如今,“橡皮人”这个词走红中国的网络。

    这份杂志说,广义来说,这个群体大多是白领,他们对生活有些麻木,没有梦想,没有兴趣或者理想,不觉得多么痛苦也不觉得多么开心。

    这份杂志援引了一些报纸和网站去年进行的调查。调查显示,其中70%的人出现工作倦怠,医生,银行员工,教师,记者,交通警察、公务员、演员和出租车司机等容易成为“橡皮人”。一般来说,这些人习惯于无需分享的孤独工作,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他们觉得似乎耗尽了所有精力,换来的只有空虚感。

    “橡皮人”现象产生的根源

    这个词源于1986年王朔的一本名为《橡皮人》的书,该书后来被拍成电影《大喘气》。
, 百拇医药
    小说所描述的也许有些戏剧化,但不难在当今冷漠的中国年轻白领身上发现这一特征,这些人觉得被诱入了这个压力重重的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一贯坦率直言的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说,中国白领阶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橡皮人”,这一点不令人吃惊。

    他说:“如今所有人都是奴隶。买房子的成了‘房奴’,买车的成了‘车奴’,生了孩子的就成了‘孩奴’。”

    这群中国新兴的“中间阶层”每天都在为偿付房子、车子和信用卡账单等烦心事而疲于奔命。

    周孝正说,中国的年轻人背负着多方面的压力,毕业后就得努力找份工作,在房价直线攀升的情况下赚钱买房子,而一旦买了房子他们就要长时间背负债务。

    “我们那代人更有理想,而且有更多的空间去实现理想。”周孝正说,“这些不幸的根源在于当今中国社会严重缺失公平,有权有势的精英利益集团牢牢把持着财富。”
, http://www.100md.com
    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一方面人们高度紧张,时刻把自己绷紧,处于激烈的竞争势态中,想要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沉重的压力面前人们在不断挣扎,希望获得自己想要的,但理想往往难以实现,金钱似乎成了单一的目标,其余所有的生活乐趣被逐渐埋没。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的浮躁之风盛行,人们在社会中逐渐迷途,极易陷入空虚,迷离的状态。他们处于许多矛盾之中:明知道灯红酒绿的生活伤神伤身,却不由自主迷恋灯红酒绿寻求刺激,明知道城市里拥堵不堪,空间狭小、空气污浊,却不由自主沉迷于城市生活寻找机会;明知道虚荣虚无缥缈,却仍旧充满虚荣心为自己找证明……有了太多迷茫,就有了所谓的特殊的“白领生活”,渐渐地,就迷失了自己,陷入了空虚,渐变成“橡皮人”。

    不能改变社会,何不改变自己

    心理医学专家指出:就凯文而言,他更需要的是重新找到对生活的热情而不是赚钱。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医学专家凌笋昂说:“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生活着,但每一个人对生活的品位却是千差万别,这也决定着个体的幸福指数。人自从诞生以后,总是被某些欲望驱使着,让我们有活下去的理由,并为这些欲望的满足而不辞辛苦甚至不惜生命。我们可以称之为需要。这让我想起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 http://www.100md.com
    凌大夫表示,前三种需求实际上比较容易满足,这些基本上涉及的都是生命与物质,社会环境的关系:而后两者的需求就不那么容易满足了,这涉及到”我是谁?”“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在物质如此丰富的社会,一个人要想拥有某些物品并不难。东西多到一定程度不用就是废物,钱多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一堆数字,为工作而工作,感觉就像是机械;为生活而生活,感觉也就是生存。“橡皮人”我们可以理解为物质人,也就是为了物质而生活,那么一旦物质满足了,他本身也就成了“物质人”,麻木,没有生机,没有激情。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一些高收入、有车、有房族、可以大肆挥霍的人幸福指数并不高于普通人。

    人要活着,活着就得做点事,并且做自己认为是有意义的事,那么他的自信、自尊、自我价值也就逐渐得到体现,活着也就充满着活力和精神。社会公平与否,不是我们个体能左右的,但是我们可以左右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左右自己的物质欲望,适者生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