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论茶道
爷爷的规律生活之道
其实家里是早有喝茶史的。那得从如果还活着应该得有100岁的爷爷算起,打我记事儿起,他就天天端着个紫砂壶。那时奶奶常说刚沏好的茶你爷爷是从不舍得给人喝的,除非是专为别人而沏。
爷爷是好茶的人,可他只偏好老北京人喜欢的那口儿花茶。外人赠送除外
儿女孙子们只给他买老字号吴裕泰的花茶。就是因为这,很多年我对茶的记忆全部是关于花茶的。小时候根本就不知道除了花茶还有什么龙井碧螺春铁观音。
记得爷爷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开始喝,这是他一天当中必做的一件大事儿。据爷爷自己讲他每天只早上一次就足足要喝干一大暖壶水,喝完不一会儿就上厕所,然后再出门溜达一会儿,随后大概九点左右回来吃早饭。爷爷一天只吃两顿饭而且不管吃好吃坏都只吃七八成饱,生活极其有规律。无冬立夏周而复始,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不是天塌下来这些规律都保持完好,特别是雷打不动地早上一起来就喝壶热茶。
爷爷八十几岁时胃感觉不适,大姑带他去检查身体,医生说只是吃多了元宵,不好消化而已。老爷子的身体太好了,五脏六腑就跟二十几岁小伙子一样棒,什么毛病都没有。想来要不是那年爷爷狠摔了一跤,到现在一定还活得好好的。他至死五脏六腑都没毛病这一定和他规律地生活特别是规律的喝茶有关系。
我没有爷爷那么理性,我与茶的缘分纯粹是感情使然。是“爱屋及乌”的后遗症。因为朋友领进门。后来,人过境迁,可荼却留下来,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
茶商的待客之道
慢慢的,由茶爱上了茶具,爱上了茶道,也喜欢上了一切与茶有关的事和人。
有次,在常去的马连道茶城认识了陈老师,一个很不起眼的精瘦女人。看她操持起茶来真有门道,不论是动作的娴熟,还是出茶时间/沸水温度的掌握都相当地道,还有她那几把紫砂壶,经她手养的可真漂亮,又干净又内敛,感觉妙不可言。像布衣布裙的她初次给我的印象一样。后来一来二去熟悉了,才知道她很了不起。她除了谙熟茶道,对茶更是一往情深,买卖间似乎并不为生意而忽悠客人,而是完全出于对茶情有独钟。遇到懂茶的客人时她也会主动走过来搭讪,大多时候都是任凭客人自己在商铺中驻足观看。丝毫不会让人有被表面客气逼迫买茶的局促和不买就不好意思的紧张。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每每让我感觉很释然。只是这要应和知音的理解、赏识与倾慕,否则也许会被误以为不热情呢。所以,我常常凭自己的感觉妄想:也许让她遇上一个懂茶的知音比她给茶忽悠出个好价钱要好吧。因为对于自己如果能找到一个真正能读懂自己的人,似乎比找到几座金山还滋润呢。
父亲的幽默之道
爷爷那些“资产阶级”的生活习气在爸爸这儿完完全全被断掉了。爸爸是家里的老大。因爷爷是那种“提笼架鸟”只顾保养自己的人,不疼孩子。因此,爸爸在只有十几岁时就担当起家里生活的重担。爸爸小时候没有享受过什么,他的所有回忆大概全都和吃苦受罪有关。但爸爸并不因此而悲观,还是对我爷奶异常孝顺,对我们几个孩子也异常疼爱。爸爸的生活哲学是“知足常乐”,是这样的心态让他始终生活在满足之中。对自己的儿女,爸爸从来都是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就拿我来说吧,可能是“返祖现象”,一向喜欢追求个情调,虽比不上爷爷,但也常常被朋友们指责为“小资”。爸爸舍不得奢侈,但对于我这些习惯他总是欣赏有加。看到我喝茶爸常笑眯咪地调侃道:“又在喝‘文化茶’呢?或者干脆就说又在喝‘茶文化’呢?”。
自己喝茶非常想让爸妈一同分享,每每邀他们同饮,妈都用怕睡不着觉来拒绝,爸呢,多次邀请之后也欣然来喝上几杯,只是常和女婿打趣说:“这要在茶楼还不得要几百?”而我老公也顺坡下驴地说:“爸,在家我给您优惠,就算一杯20块吧”。爸于是每喝一杯就喊出个价格来,如果老公还给倒茶,他会说:“今儿我不喝了,已经喝了120块的了!”。也因此家里常常出演“天伦之乐”情景剧,也由于茶我能常常感受到老爸的幽默。老爸也一定能感受到儿女的孝心。
丈夫的品茶之道
没事儿,常和老公在茶桌两侧切磋茶艺、品评茶质、把玩茶壶、议论茶经。起初多数时候的结果都是老公甘拜下风。一来老公没有我闲时多,也没有我在茶上下的功夫多。二来老公是愿意在这样的小事上让着我。其实老公品茶也还算地道,他从来都是嘴巴叼记忆好感觉灵,吃什么喝什么都能品出个一二三来。而我属于内心敏感、感官迟钝的人,对于吃喝的要求相对较糙。爱上茶以后我开始着意开发自己的感官功能,特别是嗅觉和味觉。可这“后天的”怎么也比不上“先天也足,后天也补”的!, 百拇医药(陈曦)
其实家里是早有喝茶史的。那得从如果还活着应该得有100岁的爷爷算起,打我记事儿起,他就天天端着个紫砂壶。那时奶奶常说刚沏好的茶你爷爷是从不舍得给人喝的,除非是专为别人而沏。
爷爷是好茶的人,可他只偏好老北京人喜欢的那口儿花茶。外人赠送除外
儿女孙子们只给他买老字号吴裕泰的花茶。就是因为这,很多年我对茶的记忆全部是关于花茶的。小时候根本就不知道除了花茶还有什么龙井碧螺春铁观音。
记得爷爷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开始喝,这是他一天当中必做的一件大事儿。据爷爷自己讲他每天只早上一次就足足要喝干一大暖壶水,喝完不一会儿就上厕所,然后再出门溜达一会儿,随后大概九点左右回来吃早饭。爷爷一天只吃两顿饭而且不管吃好吃坏都只吃七八成饱,生活极其有规律。无冬立夏周而复始,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不是天塌下来这些规律都保持完好,特别是雷打不动地早上一起来就喝壶热茶。
爷爷八十几岁时胃感觉不适,大姑带他去检查身体,医生说只是吃多了元宵,不好消化而已。老爷子的身体太好了,五脏六腑就跟二十几岁小伙子一样棒,什么毛病都没有。想来要不是那年爷爷狠摔了一跤,到现在一定还活得好好的。他至死五脏六腑都没毛病这一定和他规律地生活特别是规律的喝茶有关系。
我没有爷爷那么理性,我与茶的缘分纯粹是感情使然。是“爱屋及乌”的后遗症。因为朋友领进门。后来,人过境迁,可荼却留下来,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
茶商的待客之道
慢慢的,由茶爱上了茶具,爱上了茶道,也喜欢上了一切与茶有关的事和人。
有次,在常去的马连道茶城认识了陈老师,一个很不起眼的精瘦女人。看她操持起茶来真有门道,不论是动作的娴熟,还是出茶时间/沸水温度的掌握都相当地道,还有她那几把紫砂壶,经她手养的可真漂亮,又干净又内敛,感觉妙不可言。像布衣布裙的她初次给我的印象一样。后来一来二去熟悉了,才知道她很了不起。她除了谙熟茶道,对茶更是一往情深,买卖间似乎并不为生意而忽悠客人,而是完全出于对茶情有独钟。遇到懂茶的客人时她也会主动走过来搭讪,大多时候都是任凭客人自己在商铺中驻足观看。丝毫不会让人有被表面客气逼迫买茶的局促和不买就不好意思的紧张。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每每让我感觉很释然。只是这要应和知音的理解、赏识与倾慕,否则也许会被误以为不热情呢。所以,我常常凭自己的感觉妄想:也许让她遇上一个懂茶的知音比她给茶忽悠出个好价钱要好吧。因为对于自己如果能找到一个真正能读懂自己的人,似乎比找到几座金山还滋润呢。
父亲的幽默之道
爷爷那些“资产阶级”的生活习气在爸爸这儿完完全全被断掉了。爸爸是家里的老大。因爷爷是那种“提笼架鸟”只顾保养自己的人,不疼孩子。因此,爸爸在只有十几岁时就担当起家里生活的重担。爸爸小时候没有享受过什么,他的所有回忆大概全都和吃苦受罪有关。但爸爸并不因此而悲观,还是对我爷奶异常孝顺,对我们几个孩子也异常疼爱。爸爸的生活哲学是“知足常乐”,是这样的心态让他始终生活在满足之中。对自己的儿女,爸爸从来都是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就拿我来说吧,可能是“返祖现象”,一向喜欢追求个情调,虽比不上爷爷,但也常常被朋友们指责为“小资”。爸爸舍不得奢侈,但对于我这些习惯他总是欣赏有加。看到我喝茶爸常笑眯咪地调侃道:“又在喝‘文化茶’呢?或者干脆就说又在喝‘茶文化’呢?”。
自己喝茶非常想让爸妈一同分享,每每邀他们同饮,妈都用怕睡不着觉来拒绝,爸呢,多次邀请之后也欣然来喝上几杯,只是常和女婿打趣说:“这要在茶楼还不得要几百?”而我老公也顺坡下驴地说:“爸,在家我给您优惠,就算一杯20块吧”。爸于是每喝一杯就喊出个价格来,如果老公还给倒茶,他会说:“今儿我不喝了,已经喝了120块的了!”。也因此家里常常出演“天伦之乐”情景剧,也由于茶我能常常感受到老爸的幽默。老爸也一定能感受到儿女的孝心。
丈夫的品茶之道
没事儿,常和老公在茶桌两侧切磋茶艺、品评茶质、把玩茶壶、议论茶经。起初多数时候的结果都是老公甘拜下风。一来老公没有我闲时多,也没有我在茶上下的功夫多。二来老公是愿意在这样的小事上让着我。其实老公品茶也还算地道,他从来都是嘴巴叼记忆好感觉灵,吃什么喝什么都能品出个一二三来。而我属于内心敏感、感官迟钝的人,对于吃喝的要求相对较糙。爱上茶以后我开始着意开发自己的感官功能,特别是嗅觉和味觉。可这“后天的”怎么也比不上“先天也足,后天也补”的!, 百拇医药(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