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脑钠肽前体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1)
参见附件(12kb)。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在肺心病患者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不同proBNP水平对患者再入院率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将45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将45例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的肺心病患者分为B组,同时将30例健康体检人群分为C组,三组患者入院后均检测血清中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并观察A、B两组出院前不同proBNP水平患者3个月内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 A、B两组患者入院后血清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不同proBNP水平的患者三个月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BNP在肺心病患者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鉴别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A、B两组在亚组分层中proBNP较高者三个月内再入院率亦较高。
【关键词】肺心病;冠心病;proBNP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2-02
本文总结我科2011年5月——2012年7月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入院的肺心病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简称肺并冠)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血浆proBNP水平在两组患者临床鉴别中的意义以及对患者三月内再入院率的预测作用。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入院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55-88岁,平均72.4±4.8岁。取同期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入院的肺心病患者45例作为B组,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4-87岁,平均71.2±4.2岁。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C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9-80岁,平均70.5±5.1岁,入院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发布的2007年慢性阻塞心肺病诊治指南及冠心病的诊治指南(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排除其他心、肺及慢性肝脏疾患,并排除代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心房颤动、肥胖等明显影响血浆proBNP水平的疾病。
1.2 治疗方法 A、B两组患者均以氧疗、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治疗为主,A组患者加用扩血管及改善心功能药物。
1.3 观察及评定指标 所有住院患者及体检人群分别在住院第二日及来院当日,以及出院前一日清晨空腹采血,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proBNP值,对比指标间的差异。A、B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水平proBNP值分层,观察其对出院后三月内再入院率的差别。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对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组间proBNP值比较 见表1。
2.2 组内proBNP值分层观察结果 见表2。
A组患者以出院前一日血清proBNP水平500pmol/L为界分层,B组患者以出院前一日血清proBNP水平100pmol/L为界分层,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水平血清proBNP值对患者出院后三月内再入院率的预测意义。
3 讨 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大多具有冠心病的易感因素,两病并存时常给诊断带来困难,国内研究显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高达41%-46.8%[3],且随年龄增长并发症发病率增多[4]。肺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肺心病病程越长伴冠心病的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肺心病患者长期缺氧、红细胞增多、血脂高、血黏稠度增高,影响冠状动脉血流有关,同时也由于长期缺氧,使心肌对缺氧不敏感,而常无典型心绞痛发作或仅表现胸闷、心前区不适;而当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才考虑并存有冠心病 ......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在肺心病患者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不同proBNP水平对患者再入院率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将45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将45例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的肺心病患者分为B组,同时将30例健康体检人群分为C组,三组患者入院后均检测血清中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并观察A、B两组出院前不同proBNP水平患者3个月内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 A、B两组患者入院后血清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不同proBNP水平的患者三个月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BNP在肺心病患者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鉴别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A、B两组在亚组分层中proBNP较高者三个月内再入院率亦较高。
【关键词】肺心病;冠心病;proBNP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2-02
本文总结我科2011年5月——2012年7月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入院的肺心病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简称肺并冠)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血浆proBNP水平在两组患者临床鉴别中的意义以及对患者三月内再入院率的预测作用。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入院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55-88岁,平均72.4±4.8岁。取同期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入院的肺心病患者45例作为B组,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4-87岁,平均71.2±4.2岁。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C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9-80岁,平均70.5±5.1岁,入院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发布的2007年慢性阻塞心肺病诊治指南及冠心病的诊治指南(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排除其他心、肺及慢性肝脏疾患,并排除代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心房颤动、肥胖等明显影响血浆proBNP水平的疾病。
1.2 治疗方法 A、B两组患者均以氧疗、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治疗为主,A组患者加用扩血管及改善心功能药物。
1.3 观察及评定指标 所有住院患者及体检人群分别在住院第二日及来院当日,以及出院前一日清晨空腹采血,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proBNP值,对比指标间的差异。A、B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水平proBNP值分层,观察其对出院后三月内再入院率的差别。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对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组间proBNP值比较 见表1。
2.2 组内proBNP值分层观察结果 见表2。
A组患者以出院前一日血清proBNP水平500pmol/L为界分层,B组患者以出院前一日血清proBNP水平100pmol/L为界分层,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水平血清proBNP值对患者出院后三月内再入院率的预测意义。
3 讨 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大多具有冠心病的易感因素,两病并存时常给诊断带来困难,国内研究显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高达41%-46.8%[3],且随年龄增长并发症发病率增多[4]。肺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肺心病病程越长伴冠心病的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肺心病患者长期缺氧、红细胞增多、血脂高、血黏稠度增高,影响冠状动脉血流有关,同时也由于长期缺氧,使心肌对缺氧不敏感,而常无典型心绞痛发作或仅表现胸闷、心前区不适;而当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才考虑并存有冠心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