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焦虑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SLE患者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本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77例SLE患者,按奇偶数分为对照组39例和干预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两组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有效缓解SLE患者焦虑,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性沟通系统;焦虑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病情迁延反复的自身结缔组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皮肤损坏,并伴有多脏器损害。育龄期妇女多见,约占90%以上。蝶形红斑、疾病导致的不适合妊娠、药物毒副作用、疾病反复发作对生命的威胁等因素,常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心理,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性沟通是指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有目的、有原则、分层次沟通。本文旨在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SLE患者焦虑的影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来我科住院的SLE患者77例,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感染性疾病;②肿瘤;③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有精神性疾病和意识障碍;⑤有心、肺、脑、肝等重要器官病变;⑥不愿参加本研究者。其中男8例,女69例,年龄15-58岁。按就诊的先后排序,奇数组39例为对照组,偶数组38例为干预组。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表 使用自编问卷,包含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和医疗费用来源等。
1.2.1.2 焦虑自评量表(SAS) 该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共20项,采用4级评分法,评出患者的主观感受。正性情绪反向记分,相加20项得分为总粗分,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得分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O-69分,重度焦虑:70分及以上。有研究显示,分值分半信度为0.696,复测信度为0.777[1]。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Cronbach’s Ot)为0.759。
1.2.2 干预方法
1.2.2.1 干预时间 从入院确诊是SLE第一天到出院后3个月。根据目前疾病周期特点,干预对象及干预效果确定干预次数,一般分4至8次,每次约30-60min,尽量避开常规治疗、护理与休息进餐时间。以每日15:30-16:30为宜。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干预,1次/月,每次约30-60min,干预3次。
1.2.2.2 干预人员 调查员和干预员由本科室中级以上职称护士担任,均经过治疗性沟通系统相关知识培训,并通过考试成绩合格。
1.2.2.3 干预方案 两组患者接受相同治疗,对照组按医院制订SLE护理常规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时间为常用护理操作、护理查房、患者及家属询问时。干预组经研究人员在干预时间实行治疗性沟通系统沟通,具体内容如下:
1.2.2.3.1 交际性沟通 确诊后前2天熟悉患者一般资料和病史,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和入院宣教,通过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治疗性关系。
1.2.2.3.2 评估性沟通 通过建立和谐友好治疗性关系,了解患者患病后的心理情况、以及对疾病和相关治疗、康复信息的了解情况。鼓励患者说出自己想法,引出患者信念,以此来明确患者现存的主要认知问题,确定治疗性沟通方案。
1.2.2.3.3 治疗性沟通 在整体护理模式下进行治疗性沟通。通过沟通,引导患者进行身心调整。如接受现实、调节情绪、管理症状、合理营养、适当休息活动等。具体护理方法①社会支持:引导患者家人认识对患者支持的重要性,促其对患者表达更多关爱和照顾,让患者充分感受到爱与归属感,帮助患者接受患病事实,调整心态,适应角色,提高对治疗依存性,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②信息支持:对信息缺乏的患者提供系统的有关疾病发展、治疗、预后和预防知识。并推荐其阅读科室自编《系统性红斑狼疮康复手册》。③理性认识: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对患者存在不合理认识,依据其自身逻辑和认知推导,得出错误结论,使其认识到自己之前认知的非理性,进而促使客观,真实的面对疾病,积极进行自我身心调整。
1.2.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1软件录入,SPSS16.0软件分析。
2 结 果
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治疗性沟通系统是应用医学、人际沟通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医护人员为主导,以患者、家属及相关社会人员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沟通方式。它是在强调治疗性关系的基础之上,进行有目的、整体的、个体化的、尊重的及和谐的沟通。它是一种在人际间表达支持、提供信息帮助,协助纠正非理性认知,并给予希望和信心的一种沟通方式。因此,它可用于解决患者的问题,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该研究中,通过使用治疗性沟通,干预前,2组的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程度缓解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治疗性沟通比常规健康教育对缓解患者的焦虑状况更有效。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只有患者焦虑缓解,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张标新等[2]的研究也表明,治疗性沟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有正性影响。因此,在对SLE患者的护理中,结合使用治疗性沟通系统,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茜,王维利,李惠萍.改良REBT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4):49-51.
[2] 张标新,王维利.治疗性沟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2):11-13,27., 百拇医药(梁世芳 曹方)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性沟通系统;焦虑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病情迁延反复的自身结缔组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皮肤损坏,并伴有多脏器损害。育龄期妇女多见,约占90%以上。蝶形红斑、疾病导致的不适合妊娠、药物毒副作用、疾病反复发作对生命的威胁等因素,常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心理,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性沟通是指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有目的、有原则、分层次沟通。本文旨在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SLE患者焦虑的影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来我科住院的SLE患者77例,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感染性疾病;②肿瘤;③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有精神性疾病和意识障碍;⑤有心、肺、脑、肝等重要器官病变;⑥不愿参加本研究者。其中男8例,女69例,年龄15-58岁。按就诊的先后排序,奇数组39例为对照组,偶数组38例为干预组。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表 使用自编问卷,包含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和医疗费用来源等。
1.2.1.2 焦虑自评量表(SAS) 该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共20项,采用4级评分法,评出患者的主观感受。正性情绪反向记分,相加20项得分为总粗分,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得分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O-69分,重度焦虑:70分及以上。有研究显示,分值分半信度为0.696,复测信度为0.777[1]。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Cronbach’s Ot)为0.759。
1.2.2 干预方法
1.2.2.1 干预时间 从入院确诊是SLE第一天到出院后3个月。根据目前疾病周期特点,干预对象及干预效果确定干预次数,一般分4至8次,每次约30-60min,尽量避开常规治疗、护理与休息进餐时间。以每日15:30-16:30为宜。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干预,1次/月,每次约30-60min,干预3次。
1.2.2.2 干预人员 调查员和干预员由本科室中级以上职称护士担任,均经过治疗性沟通系统相关知识培训,并通过考试成绩合格。
1.2.2.3 干预方案 两组患者接受相同治疗,对照组按医院制订SLE护理常规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时间为常用护理操作、护理查房、患者及家属询问时。干预组经研究人员在干预时间实行治疗性沟通系统沟通,具体内容如下:
1.2.2.3.1 交际性沟通 确诊后前2天熟悉患者一般资料和病史,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和入院宣教,通过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治疗性关系。
1.2.2.3.2 评估性沟通 通过建立和谐友好治疗性关系,了解患者患病后的心理情况、以及对疾病和相关治疗、康复信息的了解情况。鼓励患者说出自己想法,引出患者信念,以此来明确患者现存的主要认知问题,确定治疗性沟通方案。
1.2.2.3.3 治疗性沟通 在整体护理模式下进行治疗性沟通。通过沟通,引导患者进行身心调整。如接受现实、调节情绪、管理症状、合理营养、适当休息活动等。具体护理方法①社会支持:引导患者家人认识对患者支持的重要性,促其对患者表达更多关爱和照顾,让患者充分感受到爱与归属感,帮助患者接受患病事实,调整心态,适应角色,提高对治疗依存性,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②信息支持:对信息缺乏的患者提供系统的有关疾病发展、治疗、预后和预防知识。并推荐其阅读科室自编《系统性红斑狼疮康复手册》。③理性认识: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对患者存在不合理认识,依据其自身逻辑和认知推导,得出错误结论,使其认识到自己之前认知的非理性,进而促使客观,真实的面对疾病,积极进行自我身心调整。
1.2.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1软件录入,SPSS16.0软件分析。
2 结 果
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治疗性沟通系统是应用医学、人际沟通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医护人员为主导,以患者、家属及相关社会人员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沟通方式。它是在强调治疗性关系的基础之上,进行有目的、整体的、个体化的、尊重的及和谐的沟通。它是一种在人际间表达支持、提供信息帮助,协助纠正非理性认知,并给予希望和信心的一种沟通方式。因此,它可用于解决患者的问题,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该研究中,通过使用治疗性沟通,干预前,2组的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程度缓解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治疗性沟通比常规健康教育对缓解患者的焦虑状况更有效。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只有患者焦虑缓解,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张标新等[2]的研究也表明,治疗性沟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有正性影响。因此,在对SLE患者的护理中,结合使用治疗性沟通系统,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茜,王维利,李惠萍.改良REBT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4):49-51.
[2] 张标新,王维利.治疗性沟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2):11-13,27., 百拇医药(梁世芳 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