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治疗体会,对比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我院骨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96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进行保守治疗21例,手术治疗75例。结果 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所有患者经治疗治愈率为88.5%,有效率为99.48%,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宜采用手术治疗,且宜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05-02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是由于身体内细菌感染扩散至骨骼引起的骨质各部分组织的急性炎症。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感染部位常见于长管骨的干骺端,主要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且感染者大多数为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若不及时治疗常常转化为慢性骨髓炎,甚至是周身组织感染,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我院骨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住院收治96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经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临床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我院骨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住院收治96例确诊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在7-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2.1±0.8岁,其中患者小于14岁的为78例,占患者总数的81.25%。患者病变部位为胫骨44例,肱骨26例,股骨17例,桡骨9例。
1.2 临床症状 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弛张热,体温在38℃以上,全身中毒体征明显。病灶区疼痛明显,局部肿胀,按压疼痛加剧,周围肌肉痉挛。患者血检白细胞计数在25-30×109/L,中性粒细胞在85%以上。X光检查骨质无明显异常,CT检查明显可见骨膜下浓重。细菌培养呈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5例、链球菌感染25例,克雷伯菌感染10例,大肠杆菌25例,混合两种以上菌种的患者为38例。
1.3 治愈标准 患者经治疗后参考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标准,将其分为治愈、好转、恶化三种。治愈是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光检查、CT检查均无阴影或病理性影响,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骨骼无功能障碍。好转是指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光或CT检查基本正常,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或小于两项在指标外。恶化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或转为慢性骨髓炎。
2 治疗与转归
2.1 保守治疗 结合临床症状表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后,有21例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保守治疗采用二代头孢进行静脉滴注,结合解热镇痛药物辅助治疗及细菌培养结果,酌情调整抗生素。
2.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患者为75例,手术治疗是将干骺端肿胀处进行纵切,到达骨膜后放出脓液,并将其两侧骨膜剥离,但创面不宜过大,以免影响骨骼及骨皮质的血液供应。骨皮质干骺端用钻头钻孔2-3个,钻孔直径在4mm左右,不宜过深,以免外部细菌进入骨髓腔,扩大感染程度。去除骨密质,吸取脓液,在骨髓腔内内放置两根硅胶管进行引流,硅胶管出口均采用小切口引出。关闭手术创面,无菌包扎。将硅胶管置于高处,一根管作为冲洗管,另外一根作为引流管,每日采用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每日2次。术后采用广谱抗生素24h连续静脉滴注。待患者体温下降后,拔出引流管,同时进行全身辅助治疗,增加患者的免疫力。患者在术后不需长期卧床,可根据体质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3 结 果
21例保守治疗患者经3周治疗,有8例转化为慢性骨髓炎。此8例患者又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经手术治疗的患者75例,三周后仅有1例患者转化成慢性骨髓炎患者,10例好转,其余全部在三周内出院。治愈率为88.5%,有效率为99.48%,治疗效果明显。
4 讨 论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骨科疾病中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疾病之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发展快,破坏性大,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从本组研究数据看,儿童多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儿童骨骼的生理特点有关,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机体易受到致病菌感染,且致病菌成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主要是骨质受到破坏、骨质坏死感染为主要特点。及早控制炎症,控制炎症进一步蔓延,阻断全身感染的恶性循环非常重要。对于临床症状明显,诊断明确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应早发现早治疗,若在24h进行抗生素治疗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本研究发现,采用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有效手段,早期手术基本可以治愈,手术延迟只能达到引流的目的。
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手术引出脓液、积血及坏死组织,这对控制病情感染,减少败毒症的出现有积极意义。其次,要有效阻断急性骨髓炎向慢性骨髓炎发展,手术中切勿伤及髓腔,避免二次感染。第三,可适当开窗减少患者的痛苦。因此,在手术治疗中,要注意骨皮质开窗创面不宜过大,避免创面和病灶区域的骨膜受到累及,造成骨愈合缓慢,引起病理性骨折。最后,全身支持治疗也很重要。正确使用抗生素、及时补充维生素C、手术开窗治疗缺一不可。抗生素采用头孢类与治疗厌氧类细菌的甲硝唑治疗结合,充分杀灭致病菌,避免进一步感染成慢性骨髓炎。
总之,作为骨科的急重症之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起病急、并发症及后遗症多,在临床上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进行手术,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赵国红,王献伟,晋艳梅.股薄肌肌皮瓣移位治疗股骨中上段骨髓炎[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4,18:469-470.
[2] 蒲勇,马秉正.急性血源性骨髓炎5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1,41(21):30.
[3] 叶川.急性血源性骨髓炎21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03,27(5):447.
[4] 王健,王明才.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7):502.
[5] 宋焕瑾,雷文黎,杨雷刚.开窗灌注负压吸引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J].实用骨科杂志,2001,7:389-390., 百拇医药(米热阿迪力·努尔买买提 麦吉米丁·司马义)
【关键词】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05-02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是由于身体内细菌感染扩散至骨骼引起的骨质各部分组织的急性炎症。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感染部位常见于长管骨的干骺端,主要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且感染者大多数为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若不及时治疗常常转化为慢性骨髓炎,甚至是周身组织感染,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我院骨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住院收治96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经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临床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我院骨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住院收治96例确诊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在7-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2.1±0.8岁,其中患者小于14岁的为78例,占患者总数的81.25%。患者病变部位为胫骨44例,肱骨26例,股骨17例,桡骨9例。
1.2 临床症状 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弛张热,体温在38℃以上,全身中毒体征明显。病灶区疼痛明显,局部肿胀,按压疼痛加剧,周围肌肉痉挛。患者血检白细胞计数在25-30×109/L,中性粒细胞在85%以上。X光检查骨质无明显异常,CT检查明显可见骨膜下浓重。细菌培养呈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5例、链球菌感染25例,克雷伯菌感染10例,大肠杆菌25例,混合两种以上菌种的患者为38例。
1.3 治愈标准 患者经治疗后参考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标准,将其分为治愈、好转、恶化三种。治愈是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光检查、CT检查均无阴影或病理性影响,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骨骼无功能障碍。好转是指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光或CT检查基本正常,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或小于两项在指标外。恶化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或转为慢性骨髓炎。
2 治疗与转归
2.1 保守治疗 结合临床症状表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后,有21例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保守治疗采用二代头孢进行静脉滴注,结合解热镇痛药物辅助治疗及细菌培养结果,酌情调整抗生素。
2.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患者为75例,手术治疗是将干骺端肿胀处进行纵切,到达骨膜后放出脓液,并将其两侧骨膜剥离,但创面不宜过大,以免影响骨骼及骨皮质的血液供应。骨皮质干骺端用钻头钻孔2-3个,钻孔直径在4mm左右,不宜过深,以免外部细菌进入骨髓腔,扩大感染程度。去除骨密质,吸取脓液,在骨髓腔内内放置两根硅胶管进行引流,硅胶管出口均采用小切口引出。关闭手术创面,无菌包扎。将硅胶管置于高处,一根管作为冲洗管,另外一根作为引流管,每日采用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每日2次。术后采用广谱抗生素24h连续静脉滴注。待患者体温下降后,拔出引流管,同时进行全身辅助治疗,增加患者的免疫力。患者在术后不需长期卧床,可根据体质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3 结 果
21例保守治疗患者经3周治疗,有8例转化为慢性骨髓炎。此8例患者又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经手术治疗的患者75例,三周后仅有1例患者转化成慢性骨髓炎患者,10例好转,其余全部在三周内出院。治愈率为88.5%,有效率为99.48%,治疗效果明显。
4 讨 论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骨科疾病中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疾病之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发展快,破坏性大,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从本组研究数据看,儿童多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儿童骨骼的生理特点有关,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机体易受到致病菌感染,且致病菌成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主要是骨质受到破坏、骨质坏死感染为主要特点。及早控制炎症,控制炎症进一步蔓延,阻断全身感染的恶性循环非常重要。对于临床症状明显,诊断明确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应早发现早治疗,若在24h进行抗生素治疗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本研究发现,采用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有效手段,早期手术基本可以治愈,手术延迟只能达到引流的目的。
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手术引出脓液、积血及坏死组织,这对控制病情感染,减少败毒症的出现有积极意义。其次,要有效阻断急性骨髓炎向慢性骨髓炎发展,手术中切勿伤及髓腔,避免二次感染。第三,可适当开窗减少患者的痛苦。因此,在手术治疗中,要注意骨皮质开窗创面不宜过大,避免创面和病灶区域的骨膜受到累及,造成骨愈合缓慢,引起病理性骨折。最后,全身支持治疗也很重要。正确使用抗生素、及时补充维生素C、手术开窗治疗缺一不可。抗生素采用头孢类与治疗厌氧类细菌的甲硝唑治疗结合,充分杀灭致病菌,避免进一步感染成慢性骨髓炎。
总之,作为骨科的急重症之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起病急、并发症及后遗症多,在临床上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进行手术,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赵国红,王献伟,晋艳梅.股薄肌肌皮瓣移位治疗股骨中上段骨髓炎[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4,18:469-470.
[2] 蒲勇,马秉正.急性血源性骨髓炎5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1,41(21):30.
[3] 叶川.急性血源性骨髓炎21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03,27(5):447.
[4] 王健,王明才.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7):502.
[5] 宋焕瑾,雷文黎,杨雷刚.开窗灌注负压吸引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J].实用骨科杂志,2001,7:389-390., 百拇医药(米热阿迪力·努尔买买提 麦吉米丁·司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