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4314
上肢骨折病人两侧腋下温度的护理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09KB,1页)。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生命体征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观察体温,可以协助医生对疾病和机体的反应做出正确的诊断,并为护理、治疗提供依据。体温测量通常有口腔、腋窝、直肠3种方法,由于腋窝测量体温安全、简便、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故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但上肢骨折时,患侧与健侧腋下温度有无差别,我们对2007年5月—2009年10月164例上肢骨折病人两侧腋下温度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材料

    选用上海医用仪表厂生产的体温计。

    1.2 观察对象

    164例无全身感染入院1d~15d上肢骨折的住院病人,男135例,女29例。并随机选择164例10岁~69岁正常人(男100例,女64例)作为正常对照。

    1.3 方法

    让病人平卧,保持双侧腋窝清洁、干燥,检测两组病人两侧腋下温度。将所有体温表甩至35℃以下,同时放到已测好的40℃以下水中,3min取出检验1,体温表有损伤和体温表相差0.2℃以上者取出不用。将合格体温表放置在所测对象两个腋窝下,护士守候在旁,以防体温表移动。测量10min,记录双侧腋窝温度,在表格中登记,并画在体温单上。

    2 结果

    (见表1)

    164例健康人两侧腋下温度无统计学差异,164例上肢骨折病人腋下温度患侧高于健侧。患侧与健侧温度相差最高者为1.5℃。上肢骨折病人两侧腋下温度明显高于健康人。

    3 讨论

    人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相同,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体核(机体深部的温度)的温度[2]。虽然体核的温度比体表温度稳定,但不易测量,临床上为了实用的目的,通常采用测定直肠、口腔和腋窝温度来反映体温。平时,用测量腋窝温度来反映体温最为普遍。腋窝温度正常值为36.0℃~37.2℃,但由于腋窝不是封闭的腔,易受环境温度、出汗和测量姿势的影响,不易正确测定。测量腋窝温度的正确方法是:让被测者将上臂紧贴其胸廓,使腋窝紧闭形成密闭的人工体腔,机体内部的热量才能逐渐传导出来,使腋窝温度逐渐接近体核温度。因此,测定腋窝温度时间至少需要10min左右,而且腋窝不得有汗。人体正常体温因年龄、性别、活动、进食、精神紧张、日周期节律等而发生一些生理波动,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另外,影响机体某部位温度的因素主要有:①局部组织的代谢水平;②通过该部位的血流量和血液温度;③该部位与周围组织间温度梯度的大小。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血液流经体表时散热较多,故体表的组织温度较

    内脏组织为低,正常人左右两侧腋下温度都低,且无明显差别。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无论将体温表夹在哪一侧腋下,都不影响测量结果。上肢骨折病人患侧体温一般高于健侧,其原因:①患侧有广泛组织损伤(创伤或手术后),由于组织细胞坏死,手术创口或创伤的组织分解产物被吸收而引起局部温度增高。②患侧有炎症,炎症刺激物作用于局部组织后引起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的血管运动性减弱而发生扩张,导致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血流加快。所以,当患侧有炎症时,一方面由于局部的血流量增多,另一方面由于血流加快,因而造成炎症局部的温度较其他组织温度高。③外伤后感染或术后感染后,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坏死。致病菌致组织细胞坏死,释放组织胺、激肽和血管活性物质,使局部毛细血管和微循环血管扩张,压力增高,血液淤积,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以及炎性渗出使局部组织水肿、肿胀,导致温度增高[3]。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护士在测量体温时忽视此问题,随便让病人夹在一侧(病人大多喜欢夹在患侧,因健侧手拿表比较方便),这样测出的温度比实际要高。高热时两侧体温相差更多,最高者差1.5℃。

    通过对上肢骨折病人两侧腋下温度的测试观察,发现患侧体温一般高于健侧。此结果也同时提醒护士,在为上肢骨折病人测量体温时,应测量健侧腋温,测出的温度才能真正体现人体体表的温度,而不应该夹在患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0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