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4458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98例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62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出血、水肿吸收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1次,共用14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d后测定血肿和水肿体积、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压、心率水平、血白细胞计数(WBC)、肝肾功能、血糖及凝血功能,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血肿、水肿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NIHSS评分及BI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白细胞计数(WBC)、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水肿和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病残程度,不良反应出现少,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15.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02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病患者中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残率,为目前治疗研究的重点。而血肿或其远隔部位的缺血及脑水肿是影响神经功能修复的主要原因。我们自2009年7月-2010年4月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共98例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1],经头部CT证实,并符合以下条件:(1)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后发现有高血压;(2)脑出血稳定后48h;(3)首次发病,或复发但前次发作未留任何后遗症;(4)年龄20~75岁;(5)基底节出血,出血量在10~30ml,NIHSS评分4~15, BI评分30~80;(6)无凝血功能障碍,无严重心、肝、肾及血液疾病史。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性别、年龄、治疗前病情程度(NIHSS及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治疗组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用14d。对照组52例,予以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期间两组病例除常规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外,可根据病情同时使用降颅内压药物、降血糖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不用其他脑保护剂、脑代谢赋活剂。

    1.2.2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d后,通过CT测量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体积(体积=π/6×长轴×短轴×层面),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StrokScale,NIHSS)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各组患者的残疾率,测量血压及心率水平,检验血白细胞计数(WBC)、血ALT、AST、BUN、Scr、血糖及凝血功能,并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皮疹、失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不良反应评价标准,判定药物安全性。

    1.2.3 疗效评定[2]

    根据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病残程度分级,将治疗结果分为:(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1~3级;(3)进步: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 ~45%;(4)无变化:功能缺损积分减少不足18%;(5)恶化:功能缺损积分增加18%以上。其中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合称为显效,显效和进步为有效。

    1.2.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用X2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 13. 0,以P﹤0.05判定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判定为差别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出血、水肿体积变化治疗前两组病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血肿、水肿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指标

    1)NIHSS评分

    两组病例NIHS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BI评分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两组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临床疗效

    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疗效,治疗组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34.78%,总有效率为60.87%;对照组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25%,总有效率为53.85%。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4)化验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白细胞计数(WBC)、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血糖水平治疗后14d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治疗组中2例出现胃纳差、1例出现入睡困难,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未见皮疹、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中1例出现发热、2例出现头痛,未见皮疹、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两组病例均未发生再出血。

    3 讨论

    脑出血可引起机体和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包括早期血肿扩大,血肿占位效应,局部脑血流量减少等。早期血肿扩大是大部分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原因,同时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也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3]。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脑出血后继发血肿周围脑血流量的减少会引起缺血性脑损害,并严重影响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4]。随着对脑血管病炎症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急性脑出血病灶周边水肿区与急性脑梗死病灶周边半暗带有着相似的病理变化过程。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灶周边这一缺血水肿区的神经元功能,减轻脑水肿,保护有效神经元,在脑出血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5]。

    醒脑静注射液是在我国经典古方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中药设备技术精制而成的醒脑开窍的水溶性注射液,主要由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中药组成。其中麝香与郁金均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能明显改善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脑缺氧状况。增强组织细胞耐缺氧能力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调节作用,缓解神经系统症状,促进清醒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栀子具有脱水、利尿、减轻脑水肿作用,可与西药脱水剂起协同作用[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6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