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口腔粘膜病 > 白斑
编号:13755069
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3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中心卫生院,湖北 荆门 448155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口腔粘膜白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在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等方面的特点。结果: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伴有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等症状,白斑容易发生于龈、舌、颊等部位,易发生癌变,舌侧缘的癌变率较高。结论:吸烟及饮酒可诱发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及癌变,需戒烟限酒;口腔粘膜白斑的癌变率较高,需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关键词】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7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3-0082-02

    口腔粘膜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异常性病变,属于口腔癌前病变的一种[1],发病率较高,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率,做到早期发现和治疗。笔者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口腔粘膜白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口腔粘膜白斑患者96例,均经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男62例(64.58%),女34例(35.42%)。年龄在2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7±10.44岁;25~35岁7例(7.29%),36~45岁18例(18.75%),46~55岁34例(35.42%),56~65岁23例(23.96%),≥66岁14例(14.58%)。病程在3个月~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24±4.27年。有吸烟史者42例(43.75%),有饮酒史者31例(32.29%)。

    1.2 临床表现: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白斑,伴有发病部位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白斑部位发生溃烂时可有自发痛及刺激痛。

    1.3 发病部位:发病部位在双颊部者32例(33.33%),发生于唇部者26例(27.08%),发生于舌部者19例(19.79%)、口角区9例(9.38%)、前庭沟4例(4.17%)、上腭5例(5.21%)、牙龈5例(5.21%),发病于双颊部者以咬合线处多见,可延及口角。

    1.4 临床分型[2]:本组患者中,斑块状28例,皱纹纸状25例,颗粒状23例,疣状20例。

    1.4.1 斑块状: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较硬的均质斑块,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不粗糙或略粗糙,柔软,患者常无症状或有轻度不适感。

    1.4.2 皱纹纸状:多见于口底或舌腹,表面似皱纹纸,粗糙,灰白色或垩白色,边界清楚,周围黏膜正常,患者有粗糙不适感,亦可伴有刺激痛。

    1.4.3 颗粒状:多见于口角区黏膜,在微凹充血黏膜上散在分布乳白色颗粒,可有糜烂和刺激痛,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

    1.4.4 疣状:多发生于口底、牙槽嵴、唇、上颚等部位,病损呈乳白色乳头状或绒毛状突起,触之微硬,患者多发生溃疡后疼痛。

    1.5 组织病理:本组患者发现上皮单纯性增生62例(64.58%),异常增生34例(35.42%),其中发生癌变15例(15.63%),按照临床分型,斑块状白斑发生癌变2例,皱纹纸状白斑癌变3例,颗粒状5例,疣状5例,癌变率分别为7.14%、12.00%、21.74%、25.00%。

    2.结果

    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伴有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等症状,白斑易发生于龈、舌、颊等部位,癌变率较高,其中颗粒状和疣状的癌变率显著高于斑块状和皱纹纸状。

    3.讨论

    口腔粘膜白斑是口腔疾病中较常见的白色病损。病因不明确,有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口腔的局部长期刺激有关[3],并且具有较高的癌变倾向。

    3.1 诱发因素: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本文研究中,46~55岁及56~65岁年龄组的患者发病率较高,所占比例分别为23.96%和35.42%,说明本病与年龄有关。96例患者中,男性占64.58%,显著高于女性的35.42%,发病以男性为主;并且本组中有吸烟史者及饮酒史的患者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为32.29%和43.75%。

    3.2 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口腔粘膜白斑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口腔粘膜出现白斑状病变,并研究发现发生于双颊部、唇部、舌部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

    3.3 分型:根据口腔粘膜白斑形状的不同,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两大类,均质型又分为斑块状和皱纹纸状两种,非均质型又分为颗粒状和疣状两类,其中颗粒状和疣状易发生恶变,癌变率显著高于斑块状和皱纹纸状。

    3.4 组织病理特点: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上皮发生增生,出现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上皮单纯性增生为良性病变,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上皮粒层明显,棘层增厚,无非典型性细胞;上皮钉突可伸长且变粗,排列整齐并且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可见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异常增生的主要病理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上皮整体紊乱,钉突呈滴状,基底细胞复层化,有丝分裂增加,异常增生的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层内。白斑伴有上皮异常增生时,其恶变潜能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增加而增加。所谓“异常增生”是指上皮整体的紊乱,特征为细胞的不典型增生,丧失正常细胞成熟及分层过程,但较原位癌轻微。

    综上所述,吸烟及饮酒可诱发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及癌变;典型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白斑状病变,癌变率较高,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Banoczy J,Gintner Z,Dombi C.Tobacco use and oral leukoplakia.Journal of Dental,2001,4(65):322-327.

    [2] WHO Collaberating Centre for Oral PrecancerousLesions.Definition of lenkoplakia and related lesions:an aid to studies on oral precancer.Oral Surg,1978,46:518-539.

    [3] 古丽•艾山,崔立丰,郅克谦,闫长安.口腔粘膜白斑15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9,6,38(6):710-711., http://www.100md.com(杜建英)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口腔粘膜病 > 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