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神经内科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一科,北京顺义101300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60-01随着各种静脉用药的广泛使用,静脉输液已然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占据大比重的护理操作,亦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早期操作之一。因此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属多见,输液过程中外渗的药液注入皮下或肌肉组织,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及时准确的处理静脉输液外渗事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损伤及不适,所以此举措在输液治疗中也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发生的100例静脉输液外渗事件,通过分析发生原因,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对策,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科发生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事件100例,其中包括男58例,女42例,年龄区间为43岁-92岁。外渗面积以局部组织肿胀面积为准,其中面积最大者15.5×11cm,最小者5×5cm,平均7.7×5.5cm,且其中1例患者左上肢手背部至前臂出现重度肿胀,有散在水泡。此100例患者的液体外渗均采取常规液体外渗处理后痊愈,愈合时间3-60d。2.发生原因分析
2.1神经内科患者是发生较大面积输液外渗的高发科室人群。本组病例中84%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无论生理、心理功能正处于退行性状态中,存在对痛感觉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皮下组织疏松,血管硬化、脆性增大等因素,所以静脉输液时极易发生穿刺针头移位的情况,且神经内科患者多有肢体功能障碍,对痛觉不敏感,发生液体外渗后,反应迟钝,而不易觉察。另外,因神经内科患者多有意识障碍,如:躁动、昏迷,液体渗入皮下后,护士和家属不易察觉。
2.2各种刺激性药物的输注亦是发生较大面积外渗的高危因素之一。不同的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对血管的损伤也不相同。神经内科用药多为一些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多巴胺、甘露醇、七叶皂苷钠、氨基酸、脂肪乳等药物,均对血管的损伤较大。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因其自身血管条件较差,多应用留置针穿刺,易造成在同一部位血管反复用药,加大了对血管壁的刺激,并且一旦出现静脉炎或血管损伤时,更易发生大面积药液外渗,药物渗入皮下组织,刺激压迫皮下组织并可导致血管四周皮肤红肿、疼痛。
2.3穿刺人员操作水平亦是决定是否发生输液大面积外渗的关键因素之一。操作人员进行静脉穿刺时,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所用药物,选择粗细合适、部位合适的血管及穿刺针头,穿刺完毕要妥善固定,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各项注意事项。对于我科新入科低年资护士,在平时抓紧培训和介绍经验的同时,及时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穿刺完毕后注意巡视患者,也是减少及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的重要途径。3.高度重视易导致患者液体外渗原因
因神经内科患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静脉输液,所也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穿刺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及输注的药物等情况,提前做好血管评估,制定合理的输液计划。输液时宜选择健侧上肢粗大、直行血管进行穿刺,妥善固定,嘱家属留陪。②对于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继续加强,为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液体外渗的相关知识,嘱其配合观察。并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巡查,全面掌握所管患者输液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应用的药物全面掌握,在患者输注刺激性较大液体时给予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长期连续输注刺激性较大药物者时可采取双通道交替输注,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或PICC输液,避免大面积渗漏的发生。④加强对科室年轻护士在技术操作方面度培训。新入科及低年资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相对不足,经验欠缺,对输液相关知识相对贫乏。因此,科室可针对性的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些专题讲座,讲解静脉输液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可将静脉输液及穿刺的新知识、方法和技术引入临床,亦会取得较好效果。4.小结
静脉输液外渗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后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正确处理药液外渗,对于局部组织回复有效[1-3]。护理人员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可以避免或将发生静脉外渗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几率降至最低。如果发生静脉外渗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的采取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参考文献
[1]股美容.静脉滴注药物外渗损伤31例分析.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10.
[2]张春秀,赵十琴.康惠尔透明帖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5):618.
[3]郝永红,郑唯强,宋蓓佳,等.静脉外渗的早期不同处理方法和比较.中华护理杂志,1990,25(8):369., 百拇医药(周晓芳)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60-01随着各种静脉用药的广泛使用,静脉输液已然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占据大比重的护理操作,亦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早期操作之一。因此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属多见,输液过程中外渗的药液注入皮下或肌肉组织,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及时准确的处理静脉输液外渗事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损伤及不适,所以此举措在输液治疗中也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发生的100例静脉输液外渗事件,通过分析发生原因,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对策,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科发生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事件100例,其中包括男58例,女42例,年龄区间为43岁-92岁。外渗面积以局部组织肿胀面积为准,其中面积最大者15.5×11cm,最小者5×5cm,平均7.7×5.5cm,且其中1例患者左上肢手背部至前臂出现重度肿胀,有散在水泡。此100例患者的液体外渗均采取常规液体外渗处理后痊愈,愈合时间3-60d。2.发生原因分析
2.1神经内科患者是发生较大面积输液外渗的高发科室人群。本组病例中84%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无论生理、心理功能正处于退行性状态中,存在对痛感觉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皮下组织疏松,血管硬化、脆性增大等因素,所以静脉输液时极易发生穿刺针头移位的情况,且神经内科患者多有肢体功能障碍,对痛觉不敏感,发生液体外渗后,反应迟钝,而不易觉察。另外,因神经内科患者多有意识障碍,如:躁动、昏迷,液体渗入皮下后,护士和家属不易察觉。
2.2各种刺激性药物的输注亦是发生较大面积外渗的高危因素之一。不同的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对血管的损伤也不相同。神经内科用药多为一些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多巴胺、甘露醇、七叶皂苷钠、氨基酸、脂肪乳等药物,均对血管的损伤较大。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因其自身血管条件较差,多应用留置针穿刺,易造成在同一部位血管反复用药,加大了对血管壁的刺激,并且一旦出现静脉炎或血管损伤时,更易发生大面积药液外渗,药物渗入皮下组织,刺激压迫皮下组织并可导致血管四周皮肤红肿、疼痛。
2.3穿刺人员操作水平亦是决定是否发生输液大面积外渗的关键因素之一。操作人员进行静脉穿刺时,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所用药物,选择粗细合适、部位合适的血管及穿刺针头,穿刺完毕要妥善固定,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各项注意事项。对于我科新入科低年资护士,在平时抓紧培训和介绍经验的同时,及时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穿刺完毕后注意巡视患者,也是减少及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的重要途径。3.高度重视易导致患者液体外渗原因
因神经内科患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静脉输液,所也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穿刺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及输注的药物等情况,提前做好血管评估,制定合理的输液计划。输液时宜选择健侧上肢粗大、直行血管进行穿刺,妥善固定,嘱家属留陪。②对于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继续加强,为患者及家属仔细讲解液体外渗的相关知识,嘱其配合观察。并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巡查,全面掌握所管患者输液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应用的药物全面掌握,在患者输注刺激性较大液体时给予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长期连续输注刺激性较大药物者时可采取双通道交替输注,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或PICC输液,避免大面积渗漏的发生。④加强对科室年轻护士在技术操作方面度培训。新入科及低年资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相对不足,经验欠缺,对输液相关知识相对贫乏。因此,科室可针对性的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些专题讲座,讲解静脉输液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可将静脉输液及穿刺的新知识、方法和技术引入临床,亦会取得较好效果。4.小结
静脉输液外渗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后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正确处理药液外渗,对于局部组织回复有效[1-3]。护理人员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可以避免或将发生静脉外渗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几率降至最低。如果发生静脉外渗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的采取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参考文献
[1]股美容.静脉滴注药物外渗损伤31例分析.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10.
[2]张春秀,赵十琴.康惠尔透明帖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5):618.
[3]郝永红,郑唯强,宋蓓佳,等.静脉外渗的早期不同处理方法和比较.中华护理杂志,1990,25(8):369., 百拇医药(周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