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探讨
衡东县人民医院,湖南衡东421400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胆囊结石的69例患者为研究组,肝硬化中没有合并胆囊结石51例患者为对照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因素与非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相比的临床特点。结果: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在男女性别间并无差异(P>0.05),但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中研究组的比例与对照组有差异,且肝功(CPT)评级与胆壁厚度、血浆蛋白水平等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均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高,肝硬化程度与结石发生率呈正相关。但与性别无关,且部分病症具隐匿性,临床诊断时应特别注意。
【关键词】肝硬化;胆囊结石;相关因素;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66-02肝硬化的发生易合并胆囊病变,胆结石与非特异性炎症是主要表现,这样会加重对肝脏的损害[1],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由于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与机理较为复杂,现对12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与其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12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肝硬化诊断符合2000年《肝病学会修订》标准,男性62例,女性58例,肝硬化原因,由酒精肝引起的48例,乙肝后引起的52例,其余20例为隐匿性的。研究组69例合并有胆囊结石,其中男性37例,女性32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4.19±1.57)岁。对照组无合并胆结石的51例,男性21例,女性30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1.82±3.47)岁。
1.2分析内容:将两组体验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肝硬化合并胆囊结合的发生与性别关系,分析检查结果两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评级情况等。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部分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关系。120例肝硬化患者中,69例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为57.5%,年龄大于60岁的肝硬化患者合并胆结石机会增加,肝功评级等一般资料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但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与性别无关(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相关因素情况比较(例 %)
组类性别年龄肝硬化后肝功评级(CTP)男性女性<60≥60A级B级C级研究组(n=69)37(39.7)32(46.4)26(37.7)43(62.3)14(20.3)17(24.6)38(55.1)对照组(n=51)21(41.2)30(58.8)29(56.9)22(43.1)27(52.9)15(29.4)9(17.6)P值0.0970.0280.0032.2结石情况分析。69例研究组中,胆囊单纯性结石的48例(69.6%),胆囊与胆管都存在结石的21例(30.4%);单发性结石的23例(33.3%),多发性结石的28例(40.6%),结石泥沙样的18例(26.1%),临床表现有明显症状的41例(59.4%),患者自觉上腹部有隐隐胀痛感,肝部不适,有嗳气症状,有患者对油腻食物厌食的倾向,无明显症状的28例(40.5%)。
2.3肝胆等检查结果。对患者肝胆,血浆蛋白等检查结果,具体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肝胆与血浆蛋白数据比较(χ±s)
组别胆壁厚度(mm)肝门静脉内径(mm)血浆蛋白水平(g/L)研究组(n=69)5.34±1.6714.38±2.0136.22±7.13对照组(n=51)3.81±1.3712.32±2.5442.57±8.123.讨论
肝硬化的患者易合并胆囊结石,这是由于肝脏病变影响了胆汁成分[2],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胆功能受限等多因素影响,胆结石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发病机率一般可达到60%,本研究120例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率达57.5%,基本与外界报道[3]相符,引发胆囊结石的机理情况虽没有完全明了,分析可能与几种因素相关:①肝硬化对门静脉压力增高,脾肿后功能亢进,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非溶性钙沉积,胆色素结石易形成,本研究组中门静脉的内径平均值为(14.38±2.01)mm,也说明与此有关;②肝细胞受病变影响,内质网数量减少,核糖体脱落严重,并出现肿胀现象[4],故合成胆汁酸降低,使得胆盐/胆固醇比值下降,胆固醇增多达饱和后,易形成沉淀而致结晶,再加上结晶助溶剂胆汁酸水平降低,胆红素钙盐沉淀后结石就更容易形成;③硬化患者的免疫能力受到肝脏窦壁内枯否氏细胞[5]减少的影响而降低,肝-胆系统易受感染,并引起胆管内壁黏膜水肿,内壁细胞缺血坏死脱落后成为结石的核心,更容易使胆红素析出而加大结石直径;④肝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胆囊功能发生改变,囊膜加厚,囊壁粘膜水肿或者充血,胆囊收缩能力与顺应性都相应降低,某些细胞因子(生长抵制素与血管活性肽等)水平显著升高,影响胆囊了平滑肌力学性质,收缩能力减弱,张力下降,胆排空时间延长结石也易形成,胆囊中的结石反过来会加重损害降低胆囊的收缩能力,本研究组中,平均胆壁厚度较高(5.34±1.67)mm,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还显示:①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中,男女发病机率无显著差异(P>0.05),可能与睾丸酮与雌性激素代谢在肝硬化患者中的程度有关;②出现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临床体征的异常情况并不是非常明显,大部分仅表现为上腹区胀性隐痛、不适、腻油等情况,本研究的69例有41例患者表现都为上述症状,后手术治疗中发现,有3例患者的胆囊己出现化脓,坏疽,故在诊断该类病症时应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检查时要仔细,避免误诊;③胆绞痛在合并结石患者中的发病率较低,可能由于结石直径较小且质地松软,特别是一些易碎的色素造成的结石,胆囊并不会绞痛故临床症状的异常情况也不明显,本研究中仅有3例患者出现胆绞痛情况。参考文献
[1]李华喜,林华.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与临床特点[J].华西医学,2007,22(3):593-594.
[2]樊海英,陈建荣.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临床特征[J],2007,23(5):382-383.
[3]路欣,张海宁.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探讨[J],2011,27(1):60-61.
[4]杜鹏辉,邓长生.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与成因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24):2456-2459.
[5]罗理溥.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3):342., 百拇医药(陈银珍)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胆囊结石的69例患者为研究组,肝硬化中没有合并胆囊结石51例患者为对照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因素与非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相比的临床特点。结果: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在男女性别间并无差异(P>0.05),但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中研究组的比例与对照组有差异,且肝功(CPT)评级与胆壁厚度、血浆蛋白水平等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均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高,肝硬化程度与结石发生率呈正相关。但与性别无关,且部分病症具隐匿性,临床诊断时应特别注意。
【关键词】肝硬化;胆囊结石;相关因素;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66-02肝硬化的发生易合并胆囊病变,胆结石与非特异性炎症是主要表现,这样会加重对肝脏的损害[1],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由于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与机理较为复杂,现对12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与其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12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肝硬化诊断符合2000年《肝病学会修订》标准,男性62例,女性58例,肝硬化原因,由酒精肝引起的48例,乙肝后引起的52例,其余20例为隐匿性的。研究组69例合并有胆囊结石,其中男性37例,女性32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4.19±1.57)岁。对照组无合并胆结石的51例,男性21例,女性30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1.82±3.47)岁。
1.2分析内容:将两组体验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肝硬化合并胆囊结合的发生与性别关系,分析检查结果两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评级情况等。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部分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关系。120例肝硬化患者中,69例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为57.5%,年龄大于60岁的肝硬化患者合并胆结石机会增加,肝功评级等一般资料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但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与性别无关(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相关因素情况比较(例 %)
组类性别年龄肝硬化后肝功评级(CTP)男性女性<60≥60A级B级C级研究组(n=69)37(39.7)32(46.4)26(37.7)43(62.3)14(20.3)17(24.6)38(55.1)对照组(n=51)21(41.2)30(58.8)29(56.9)22(43.1)27(52.9)15(29.4)9(17.6)P值0.0970.0280.0032.2结石情况分析。69例研究组中,胆囊单纯性结石的48例(69.6%),胆囊与胆管都存在结石的21例(30.4%);单发性结石的23例(33.3%),多发性结石的28例(40.6%),结石泥沙样的18例(26.1%),临床表现有明显症状的41例(59.4%),患者自觉上腹部有隐隐胀痛感,肝部不适,有嗳气症状,有患者对油腻食物厌食的倾向,无明显症状的28例(40.5%)。
2.3肝胆等检查结果。对患者肝胆,血浆蛋白等检查结果,具体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肝胆与血浆蛋白数据比较(χ±s)
组别胆壁厚度(mm)肝门静脉内径(mm)血浆蛋白水平(g/L)研究组(n=69)5.34±1.6714.38±2.0136.22±7.13对照组(n=51)3.81±1.3712.32±2.5442.57±8.123.讨论
肝硬化的患者易合并胆囊结石,这是由于肝脏病变影响了胆汁成分[2],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胆功能受限等多因素影响,胆结石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发病机率一般可达到60%,本研究120例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率达57.5%,基本与外界报道[3]相符,引发胆囊结石的机理情况虽没有完全明了,分析可能与几种因素相关:①肝硬化对门静脉压力增高,脾肿后功能亢进,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非溶性钙沉积,胆色素结石易形成,本研究组中门静脉的内径平均值为(14.38±2.01)mm,也说明与此有关;②肝细胞受病变影响,内质网数量减少,核糖体脱落严重,并出现肿胀现象[4],故合成胆汁酸降低,使得胆盐/胆固醇比值下降,胆固醇增多达饱和后,易形成沉淀而致结晶,再加上结晶助溶剂胆汁酸水平降低,胆红素钙盐沉淀后结石就更容易形成;③硬化患者的免疫能力受到肝脏窦壁内枯否氏细胞[5]减少的影响而降低,肝-胆系统易受感染,并引起胆管内壁黏膜水肿,内壁细胞缺血坏死脱落后成为结石的核心,更容易使胆红素析出而加大结石直径;④肝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胆囊功能发生改变,囊膜加厚,囊壁粘膜水肿或者充血,胆囊收缩能力与顺应性都相应降低,某些细胞因子(生长抵制素与血管活性肽等)水平显著升高,影响胆囊了平滑肌力学性质,收缩能力减弱,张力下降,胆排空时间延长结石也易形成,胆囊中的结石反过来会加重损害降低胆囊的收缩能力,本研究组中,平均胆壁厚度较高(5.34±1.67)mm,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还显示:①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中,男女发病机率无显著差异(P>0.05),可能与睾丸酮与雌性激素代谢在肝硬化患者中的程度有关;②出现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临床体征的异常情况并不是非常明显,大部分仅表现为上腹区胀性隐痛、不适、腻油等情况,本研究的69例有41例患者表现都为上述症状,后手术治疗中发现,有3例患者的胆囊己出现化脓,坏疽,故在诊断该类病症时应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检查时要仔细,避免误诊;③胆绞痛在合并结石患者中的发病率较低,可能由于结石直径较小且质地松软,特别是一些易碎的色素造成的结石,胆囊并不会绞痛故临床症状的异常情况也不明显,本研究中仅有3例患者出现胆绞痛情况。参考文献
[1]李华喜,林华.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与临床特点[J].华西医学,2007,22(3):593-594.
[2]樊海英,陈建荣.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临床特征[J],2007,23(5):382-383.
[3]路欣,张海宁.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探讨[J],2011,27(1):60-61.
[4]杜鹏辉,邓长生.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与成因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24):2456-2459.
[5]罗理溥.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3):342., 百拇医药(陈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