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28
编号:13747430
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的影响因素及效果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陈爱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护士进行电话随访与患者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随访经心血管介入科出院后的2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电话随访)和对照组(无电话随访),比较其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在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中,观察组的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患者实行有计划的电话随访,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达到了有的放矢的康复保健目的,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急救知识,增强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冠心病;电话随访;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53-02

    据WHO统计,每年死于冠心病(CHD)的患者高达1200万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4,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杀手”[1],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危重症之一,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许多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得到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病情康复很快。但患者出院离开病房以后,随着时间的推延,对医生护士的嘱咐将逐渐淡忘,依从性降低,成为当前出院患者的较普遍的现象和健康教育的重点。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是利用电信工具,在护士、患者、家属之间直接建立互动关系,在了解病情的同时,关注疾病的转归,对患者实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护理干预,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及预防保健紧密联系在一起,可满足患者个体化的护理需求,得到患者的欢迎。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2011年在心血管介入科治疗出院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50),2组平均年龄(62)岁,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绞痛、心肌梗死例数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一般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由专职的护理人员建立医患联系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