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1)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腮腺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腮腺肿瘤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结果 混合瘤37例,乳头状囊腺瘤15例,管状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淋巴上皮囊肿2例,脂肪瘤2例,癌5例。混合瘤平扫多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轻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行多期增强扫描病例表现为渐进性的强化;乳头状囊腺瘤平扫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强化较为显著,行多期增强扫描病例无渐进性强化;管状腺瘤平扫可见囊变区,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基底细胞腺瘤平扫呈等密度不易发现,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嗜酸性细胞腺瘤平扫为稍高密度,周围脂肪间隙略模糊,增强后呈环形强化;淋巴上皮囊肿平扫成囊样低密度,增强后囊壁强化明显,较为均匀;脂肪瘤平扫呈典型的脂肪密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腮腺癌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良性肿瘤包膜一般较完整,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恶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并可有相应区域淋巴结肿大。结论 CT可清楚显示腮腺区肿瘤的存在及定位,一定程度上可鉴别良恶性肿瘤,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
, 百拇医药
【关键词】 腮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肿瘤
腮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唾液腺,腮腺区及周围间隙结构复杂,腮腺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繁多。本研究对65例腮腺肿瘤的CT 表现结合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 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具有完整资料的腮腺肿瘤6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混合瘤37例,乳头状囊腺瘤15例,管状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淋巴上皮囊肿2例,脂肪瘤2例,癌5例,除3例仅行平扫检查外,其余病例均行平扫及平扫后增强扫描,其中22例行多期增强扫描。
1.2 方法 采用PHILPS公司的Brilliance16螺旋CT扫描仪,先行平扫,然后行增强扫描,增强对比剂为优维显(Ultravist),剂量约80—120ml或按1.5ml/kg体重计算,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注射流率为3—4ml/s,层厚为5mm。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4个月—76岁。64例为单侧发病,右侧33例,左侧31例,1例为双侧发病。其中有54例由于无意中发现的腮腺区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而就医,有10病例有轻微的疼痛不适,临床症状大多不明显,仅1例面部疼痛明显并伴有进行性张口困难。
2.2 CT表现 ①平扫:37例混合瘤多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仅1例为稍高密度,密度可均匀亦可不均;乳头状囊腺瘤平扫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除1例外,中间均可见到低密度囊性区,边界清楚;1例管状腺瘤,平扫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区,囊内见等密度区,囊壁厚薄欠均;2例基底细胞腺瘤,平扫呈等密度或与腮腺等密度而不易发现;1例嗜酸性细胞腺瘤,平扫为稍高密度,周围脂肪间隙略模糊;2例淋巴上皮囊肿平扫均成囊样低密度;脂肪瘤2例,呈典型的脂肪密度;5例腮腺癌,与正常腮腺结构分界不清,平扫呈等密度,3例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影。②增强:混合瘤增强后轻中度强化14例,明显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13例,均匀强化8例,其中有12例进行了多期的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的强化;乳头状囊腺瘤强化较为明显,强化不均匀8例,其中3例均为环形强化,仅1例为轻度均匀强化;管状腺瘤的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基底细胞瘤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嗜酸细胞腺瘤增强后呈环形强化;2例淋巴上皮囊肿增强后,呈环形强化,囊壁强化明显,较为均匀;2例脂肪瘤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5例癌增强后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同时,有3例伴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腮腺是人体最大的唾液腺,位于面后耳前,下颌骨后,胸锁乳突肌前。临床上将腮腺分浅、深两叶及峡部。腺体的大部分和导管集中在浅叶。因此,肿瘤多见于浅叶1。
腮腺组织富有脂肪和唾液,与周围的肌肉、骨骼形成天然对比,通常CT平扫即可显示病变的存在2,3,因而尤其适合CT评价。正常腮腺CT衰减值在—20—20HU;随着年龄增长腺实质逐渐为纤维组织、脂肪组织替代,CT衰减值更趋减低,这是CT能敏感检出腮腺肿瘤的基础。
75%的腮腺肿瘤为良性,良性肿瘤绝大多数均为腺瘤,其中混合瘤腮腺肿瘤的60%—70%4,其中90%为良性,10%为恶性。恶性肿瘤中以粘液上皮癌为多,其他为腺癌。
腮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早期一般无症状,在腮腺区发现无痛性肿块、活动、生长缓慢,与皮肤无黏连,为其临床表现,若突然生长加快或出现疼痛应考虑恶变之可能,一般女性略多于男性,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平扫时,混合瘤多数为低密度,当肿瘤较小时密度一般较均匀(图1a),肿瘤较大时密度欠均匀,边界一般较为清楚,可有囊变,钙化出血极少见,本组病例中未见到。强化一般为轻中度强化(图1b),当肿瘤较大时强化一般不均匀,本组病例中有13例呈不均匀强化,肿块直径大于2cm。当肿块边缘模糊不清时,则提示有恶性的可能。本组1例恶性混合瘤,包膜欠完整,肿瘤与正常腮腺分界不清,均提示为恶性征象。本组病例中,有12例进行了多期增强扫描,笔者观察到混合瘤在增强早期为轻度强化,随着时间延迟可以呈明显强化,比较有特点,在其他几组病例中并未观察到这个现象,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由于多期增强病例数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又称Warthin瘤,多见于50岁以上,男女之比为6:15。病程较长,可时大时小,为其特征性改变,生长缓慢,瘤体一般不大,极少有直径超过10cm者,本组病例中最大者长径为3.5cm。CT平扫其密度较混合瘤密度低,但仍高于正常腮腺组织,此为二者的鉴别点,边界清,形态规则。笔者观察到,本组病例增强后可有环形强化(3例),中间部分易囊变,囊变部分无强化,囊壁强化明显,较有特征(图2a及2b),而混合瘤比较少出现这个征象,部分病例也可有轻度比较均匀的强化(3例)。此外,有10例囊腺瘤进行了多期增强扫描,在动脉早期就可以呈明显强化,随时间延迟并未观察到延迟强化,这与混合瘤不同,也可以作为鉴别要点。, 百拇医药(文华 李黎明 李武铭 颜剑豪 黄海玲)
, 百拇医药
【关键词】 腮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肿瘤
腮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唾液腺,腮腺区及周围间隙结构复杂,腮腺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繁多。本研究对65例腮腺肿瘤的CT 表现结合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 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具有完整资料的腮腺肿瘤6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混合瘤37例,乳头状囊腺瘤15例,管状腺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淋巴上皮囊肿2例,脂肪瘤2例,癌5例,除3例仅行平扫检查外,其余病例均行平扫及平扫后增强扫描,其中22例行多期增强扫描。
1.2 方法 采用PHILPS公司的Brilliance16螺旋CT扫描仪,先行平扫,然后行增强扫描,增强对比剂为优维显(Ultravist),剂量约80—120ml或按1.5ml/kg体重计算,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注射流率为3—4ml/s,层厚为5mm。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4个月—76岁。64例为单侧发病,右侧33例,左侧31例,1例为双侧发病。其中有54例由于无意中发现的腮腺区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而就医,有10病例有轻微的疼痛不适,临床症状大多不明显,仅1例面部疼痛明显并伴有进行性张口困难。
2.2 CT表现 ①平扫:37例混合瘤多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仅1例为稍高密度,密度可均匀亦可不均;乳头状囊腺瘤平扫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除1例外,中间均可见到低密度囊性区,边界清楚;1例管状腺瘤,平扫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区,囊内见等密度区,囊壁厚薄欠均;2例基底细胞腺瘤,平扫呈等密度或与腮腺等密度而不易发现;1例嗜酸性细胞腺瘤,平扫为稍高密度,周围脂肪间隙略模糊;2例淋巴上皮囊肿平扫均成囊样低密度;脂肪瘤2例,呈典型的脂肪密度;5例腮腺癌,与正常腮腺结构分界不清,平扫呈等密度,3例颈部可见肿大淋巴结影。②增强:混合瘤增强后轻中度强化14例,明显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13例,均匀强化8例,其中有12例进行了多期的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的强化;乳头状囊腺瘤强化较为明显,强化不均匀8例,其中3例均为环形强化,仅1例为轻度均匀强化;管状腺瘤的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基底细胞瘤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嗜酸细胞腺瘤增强后呈环形强化;2例淋巴上皮囊肿增强后,呈环形强化,囊壁强化明显,较为均匀;2例脂肪瘤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5例癌增强后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同时,有3例伴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腮腺是人体最大的唾液腺,位于面后耳前,下颌骨后,胸锁乳突肌前。临床上将腮腺分浅、深两叶及峡部。腺体的大部分和导管集中在浅叶。因此,肿瘤多见于浅叶1。
腮腺组织富有脂肪和唾液,与周围的肌肉、骨骼形成天然对比,通常CT平扫即可显示病变的存在2,3,因而尤其适合CT评价。正常腮腺CT衰减值在—20—20HU;随着年龄增长腺实质逐渐为纤维组织、脂肪组织替代,CT衰减值更趋减低,这是CT能敏感检出腮腺肿瘤的基础。
75%的腮腺肿瘤为良性,良性肿瘤绝大多数均为腺瘤,其中混合瘤腮腺肿瘤的60%—70%4,其中90%为良性,10%为恶性。恶性肿瘤中以粘液上皮癌为多,其他为腺癌。
腮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早期一般无症状,在腮腺区发现无痛性肿块、活动、生长缓慢,与皮肤无黏连,为其临床表现,若突然生长加快或出现疼痛应考虑恶变之可能,一般女性略多于男性,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平扫时,混合瘤多数为低密度,当肿瘤较小时密度一般较均匀(图1a),肿瘤较大时密度欠均匀,边界一般较为清楚,可有囊变,钙化出血极少见,本组病例中未见到。强化一般为轻中度强化(图1b),当肿瘤较大时强化一般不均匀,本组病例中有13例呈不均匀强化,肿块直径大于2cm。当肿块边缘模糊不清时,则提示有恶性的可能。本组1例恶性混合瘤,包膜欠完整,肿瘤与正常腮腺分界不清,均提示为恶性征象。本组病例中,有12例进行了多期增强扫描,笔者观察到混合瘤在增强早期为轻度强化,随着时间延迟可以呈明显强化,比较有特点,在其他几组病例中并未观察到这个现象,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由于多期增强病例数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又称Warthin瘤,多见于50岁以上,男女之比为6:15。病程较长,可时大时小,为其特征性改变,生长缓慢,瘤体一般不大,极少有直径超过10cm者,本组病例中最大者长径为3.5cm。CT平扫其密度较混合瘤密度低,但仍高于正常腮腺组织,此为二者的鉴别点,边界清,形态规则。笔者观察到,本组病例增强后可有环形强化(3例),中间部分易囊变,囊变部分无强化,囊壁强化明显,较有特征(图2a及2b),而混合瘤比较少出现这个征象,部分病例也可有轻度比较均匀的强化(3例)。此外,有10例囊腺瘤进行了多期增强扫描,在动脉早期就可以呈明显强化,随时间延迟并未观察到延迟强化,这与混合瘤不同,也可以作为鉴别要点。, 百拇医药(文华 李黎明 李武铭 颜剑豪 黄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