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43例手术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43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中,随访1年,治疗效果优25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为95.3%。结论 髓核摘除和椎管扩大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术方法。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压迫腰椎神经,造成腰腿放射性疼痛,为骨科临床常见疾患之一,占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5%左右,常合并椎管狭窄,不易治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筛选2008年5月—20011年10月期间手术资料完整、随访记录详实的43例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3.1岁,病程半年—24年,平均8年6个月。有明显外伤史者6例。腰腿痛39例,腿麻12例,抽筋3例,腰部灼烧痛15例,下肢无力、间歇性跛行20例;腰椎侧弯16例,腰部后凸3例;腰前屈受限19例,后伸受限20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3例,间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例。下肢肌力减弱16例,下肢明显变细4例,小腿感觉障碍18例,腱反射障碍15例。
, 百拇医药
X线片见单一椎间隙明显变窄17例,椎体后缘增生6例,椎体退变性滑脱7例,骶椎腰化1例。CT扫描43例,均为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椎管造影27例,结果发现完全梗阻4例,不完全梗阻5例,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中央管狭窄8例。
1.2 治疗方法 43例均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术。局部浸润麻醉,后正中切口,骨膜下剥离,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中尽量保留棘上韧带的完整。行椎管扩大术彻底减压,探查后止血,关闭切口,缝合棘上韧带和皮下组织。
2 结 果
2.1 疗效评定 优:患者自感腰腿疼痛消失,能正常生活;良:患者自感腰腿疼痛基本消失,偶发腰腿不适,生活基本正常;差:患者自感腰腿疼痛无明显改善。
2.2 手术疗效 43例手术患者,随访1年,优25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为95.3%。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从国内外流行病分析来看,其发病呈上升趋势。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本病发生的基础。腰间盘突出症多发于青壮年,这多与用力过度、用力姿势不当有关,造成下腰部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产生退行性改变,外力引发膨出;椎间盘长期负重的特殊生理特点,使老年人的腰椎间盘均会出现较大程度的退行性改变,椎间韧带松弛,椎节不稳,导致腰椎受力分布异常,应力增加,出现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亦多见于中老年,发病慢,病因尚不明确。可能致病的常见因素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畸形发育、外力的作用等。本研究发现43例中没有单纯腰椎中央管狭窄。本组病例资料显示,患者椎板平均增厚1.22cm,骨质硬化36例,骨质疏松5例;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突增生均值0.96cm,直接导致椎管狭窄。椎体后缘增生和韧带钙化等病理变化,是椎管狭窄的主要成因。由此可见退行性改变是引起椎管狭窄的主要因素。这与1982年中华医学会脊柱疾患专题学术会议上提出的“退行性改变是此症的主要发病原因”1相一致。
, 百拇医药
常规牵引只适合单纯腰间盘突出的初发年轻患者,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病患,均应手术治疗。杜全印2等认为全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稳定结构有一定破坏,术中要尽可能保留脊椎稳定性,多椎板切除者行椎弓根系统固定。贾延庆3、李松峰4认为术中切除退变椎间盘组织,椎管减压彻底,就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组资料也佐证了这一结论。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髓核摘除要彻底。本组资料显示:复发2例再行手术,发现较多残留髓核组织。随着脊柱的活动游离到纤维环外,重新压迫、刺激神经,造成患者疼痛。②术中去除椎板和黄韧带时,要小心剥离粘连,以防撕裂硬膜,损伤神经根。用髓核钳摘除椎间盘时,避免损伤后壁大血管。摘除椎间盘后,常规放置庆大霉素,防止术后感染。本组资料显示:皮下感染2例,经抗炎治愈。③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下肢,以减少神经粘连的发生。开窗术3d后,半椎板切除术5d后,全椎板切除术7d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本组资料显示:40例早期下床活动,未见不良后果。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曾昭荣.中华医学会脊柱疾患专题学术会议颈肩腰腿痛小结[J].中华骨科杂志,1982,2:323.
[2] 杜全印,王爱民,孙红振,等.改良腰椎间盘摘除术32例报告[J].创伤外科杂志,2001,3(2):131.
[3] 贾延庆.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3):110—111.
[4] 李松峰.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14—115., 百拇医药(王豪)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压迫腰椎神经,造成腰腿放射性疼痛,为骨科临床常见疾患之一,占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5%左右,常合并椎管狭窄,不易治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筛选2008年5月—20011年10月期间手术资料完整、随访记录详实的43例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3.1岁,病程半年—24年,平均8年6个月。有明显外伤史者6例。腰腿痛39例,腿麻12例,抽筋3例,腰部灼烧痛15例,下肢无力、间歇性跛行20例;腰椎侧弯16例,腰部后凸3例;腰前屈受限19例,后伸受限20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3例,间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例。下肢肌力减弱16例,下肢明显变细4例,小腿感觉障碍18例,腱反射障碍15例。
, 百拇医药
X线片见单一椎间隙明显变窄17例,椎体后缘增生6例,椎体退变性滑脱7例,骶椎腰化1例。CT扫描43例,均为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椎管造影27例,结果发现完全梗阻4例,不完全梗阻5例,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中央管狭窄8例。
1.2 治疗方法 43例均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术。局部浸润麻醉,后正中切口,骨膜下剥离,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中尽量保留棘上韧带的完整。行椎管扩大术彻底减压,探查后止血,关闭切口,缝合棘上韧带和皮下组织。
2 结 果
2.1 疗效评定 优:患者自感腰腿疼痛消失,能正常生活;良:患者自感腰腿疼痛基本消失,偶发腰腿不适,生活基本正常;差:患者自感腰腿疼痛无明显改善。
2.2 手术疗效 43例手术患者,随访1年,优25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为95.3%。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从国内外流行病分析来看,其发病呈上升趋势。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本病发生的基础。腰间盘突出症多发于青壮年,这多与用力过度、用力姿势不当有关,造成下腰部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产生退行性改变,外力引发膨出;椎间盘长期负重的特殊生理特点,使老年人的腰椎间盘均会出现较大程度的退行性改变,椎间韧带松弛,椎节不稳,导致腰椎受力分布异常,应力增加,出现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亦多见于中老年,发病慢,病因尚不明确。可能致病的常见因素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畸形发育、外力的作用等。本研究发现43例中没有单纯腰椎中央管狭窄。本组病例资料显示,患者椎板平均增厚1.22cm,骨质硬化36例,骨质疏松5例;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突增生均值0.96cm,直接导致椎管狭窄。椎体后缘增生和韧带钙化等病理变化,是椎管狭窄的主要成因。由此可见退行性改变是引起椎管狭窄的主要因素。这与1982年中华医学会脊柱疾患专题学术会议上提出的“退行性改变是此症的主要发病原因”1相一致。
, 百拇医药
常规牵引只适合单纯腰间盘突出的初发年轻患者,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病患,均应手术治疗。杜全印2等认为全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稳定结构有一定破坏,术中要尽可能保留脊椎稳定性,多椎板切除者行椎弓根系统固定。贾延庆3、李松峰4认为术中切除退变椎间盘组织,椎管减压彻底,就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组资料也佐证了这一结论。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髓核摘除要彻底。本组资料显示:复发2例再行手术,发现较多残留髓核组织。随着脊柱的活动游离到纤维环外,重新压迫、刺激神经,造成患者疼痛。②术中去除椎板和黄韧带时,要小心剥离粘连,以防撕裂硬膜,损伤神经根。用髓核钳摘除椎间盘时,避免损伤后壁大血管。摘除椎间盘后,常规放置庆大霉素,防止术后感染。本组资料显示:皮下感染2例,经抗炎治愈。③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下肢,以减少神经粘连的发生。开窗术3d后,半椎板切除术5d后,全椎板切除术7d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本组资料显示:40例早期下床活动,未见不良后果。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曾昭荣.中华医学会脊柱疾患专题学术会议颈肩腰腿痛小结[J].中华骨科杂志,1982,2:323.
[2] 杜全印,王爱民,孙红振,等.改良腰椎间盘摘除术32例报告[J].创伤外科杂志,2001,3(2):131.
[3] 贾延庆.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3):110—111.
[4] 李松峰.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14—115., 百拇医药(王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