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2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337370
对高血压脑病患者MRI表现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刘酃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病患者的MRI表现。方法 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高血压脑病患者7例,对其行MRT1WI检查和T2WI检查,加行扩散加权成像(DWI)3例,对其MRI表现、血压变化及ADC值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血压在发病时为199.63/123.5mmHg,二者均升高了20%以上。MRI病变主要呈T2稍高、T1稍低信号,最多见的为小脑半球、顶枕叶。DWI病变呈等及稍高信号,与正常ADC值相比较,平均升高50%以上。出现DWI明显高信号、ADC值减低仅1个病灶。结论 MRI对高血压脑病的鉴别诊断、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均有帮助,在影像学检查中,将其与急性脑梗死区分开的最佳方法是DWI。

    【关键词】 高血压;脑病患者;MRI表现;血压;信号;T1WI;T2WI;DWI;ADC值

    高血压脑病主要由于血压突然升高,比脑血管的自动调节上限还高,从而引起弥漫性或局限性脑水肿,进而发生的一种脑功能障碍,其发病急,程度重。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惊厥、头痛、意识障碍,在高血压脑病中被称为三联征,该病进展快,如果治疗及时,则可使症状完全消失,且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也可演变成为大面积不可逆性脑损害,更有甚者出现死亡。探讨高血压脑病患者的MRI表现,为今后的高血压脑病患者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高血压脑病患者7例,其中男性患者1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为22-53岁,平均年龄为29.5岁。其中5例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为原发高血压病史患者。7例患者在发病之后均给予常规脱水、降压、解痉等治疗,且治疗2h-1d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而1周内,通过临床检查,没有发现神经功能缺陷。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MRI检查时间为发病后5h-2d。采用PHILIPS Achieva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头线圈。轴位和矢状位T1WI,轴位和冠状位T2WI。层间隔1.5mm,层厚6mm,矩阵320×224,FOV24cm×18cm。加行扩散加权成像(DWI)3例,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PI)脉冲序列,TR10000ms,b值1000s/mm2,NEX1,TE106ms。采用PHILIPS 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软件对DWI图像后处理,对不同病灶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正常区的比值进行测量。

    2 结 果

    7例患者的临床血压变化、既往病史、MRI表现详细情况见表1,表2。

    6例患者在发病前有高血压表现,其血压平均值为160/96.25mmHg。所有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其血压不同程度升高,其血压平均值为199.63/123.5mmHg,二者升高的平均值为25.73%/28.71%,其中最高的舒张压达168mmHg,最高的收缩压达230mmHg。所有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均有抽搐、头痛、癫痫发作等,出现视物不清3例,晕厥及意识丧失2例,突发双眼失明1例。

    在常规MRI检查中,所有患者均发现病变,且均为多发,其中,所有患者发病部位均有顶和/或枕叶,3例为额叶,4例为小脑半球,1例为脑干,2例为颞叶,1例为丘脑,其中皮质及皮质下区是大脑半球者的多发发病部位。病变T2WI主要呈稍高信号,T1WI呈低、稍低及等信号,脑沟变浅,邻近脑回肿胀,在治疗2周后,1例患者给予MRI复查,结果显示病变大部分消失(见图1)。

    4例患者在DWI上大部分病灶呈等及稍高信号,ADC图上呈稍高信号(图2A、B),皮层信号更高。ADC值不同区域病变与正常皮质及皮质下区比值在1.12-2.57之间,比值平均数值为1.58。发病后2d行MRI检查1例,DWI上出现明显高信号1个病灶,ADC图上信号减低(图2C、D),其ADC值正常。

    3 讨 论

    高血压脑病是血管源性脑水肿,主要是由于血压急骤升高造成的,在任何原因造成的动脉性高血压中均可见。目前对其主要发病机制,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自动调节崩溃学说”。当突然升高血压,且超出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这时增加脑血流量,由收缩的脑血管变为被动扩张,灌注过量,透过血脑屏障,血管内液体漏出到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脑水肿。此外,丰富的交感神经分布在颈上节存在于颈内动脉系统中,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交感神经却相对缺少。当急剧升高血压的时候,刺激交感神经从而引起前循环的血管收缩,防止过度灌注,起到相对保护作用,其压力转入椎基底动脉系统,使得后循环高灌注出现,进而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微梗死形成、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等病理改变,如果治疗不及时,持续存在高灌注,可导致脑梗死、细胞毒性水肿。

    在临床诊断中,高血压脑病尤其特异性,一般情况下均符合以下情况:第一,平均动脉压达150mmHg以上或血压增高达180/120mmHg;第二,有肾脏病、高血压病、妊高症等病史,或有引起血压过高的其他病因;第三,有高血压脑病三联征或伴有失语、偏瘫、黑蒙等脑部局灶性症状;第四,症状随着降低血压的措施奏效而迅速缓解;第五,眼底有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渗出、出血、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动脉痉挛。其病变范围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清楚显示,在CT及常规MRI检查中,大部分病例均可发现病灶。

    通过MRI检查,不仅能够显示病变,更能够鉴别诊断高血压脑病,尤其是鉴别急性脑梗死,否则忽视降压而误用抗凝剂或血栓溶解剂,可加重脑水肿及增加出血概率。在实际临床中,高血压脑病具有其特异性,通过MRI检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5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