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筛错血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统计造成初筛错血型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对本地区2011年144份初筛错血型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原因分析。结果 B抗原漏检占到36.81%,B抗原污染占到24.31%,成为初筛错血型的主要原因。结论 B抗原特异性凝集较A抗原弱,易漏检,血型鉴定时可增加抗B试剂量,延长混匀时间;针对吖啶黄染料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现象,要进一步提高对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凝集的判断。
【关键词】 血液;错血型;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血型是人类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ABO血型系统是人类血型系统中抗原免疫性最强的系统。为确保血液的临床输血安全,必须保证血液血型检测的正确性。而采血部门初筛和检验部门最终血型鉴定存在血型不符现象,针对此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站招募的献血者初筛血型与检验科鉴定血型不符的144份标本。
1.2 仪器及试剂 采血部门血型初筛鉴定采用手工纸片法鉴定,材料:血型鉴定板、加样枪、一次性加样尖,试剂:北京金豪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检验部门血型鉴定正定型采用微板法,仪器:STAR全自动加样设备、TS孵育振荡器、平板离心机、340RT酶标仪、U型板、海参威质量管理与控制软件,试剂:北京金豪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检验部门血型鉴定反定型采用微板法,仪器:Uranus AE全自动酶免仪、TS孵育振荡器、平板离心机、HT3酶标仪、U型板、海参威质量管理与控制软件,试剂:上海血液生物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
1.3 方法 按照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进行血型鉴定。
2 结 果
2011年1月-2011年12月血型采血初筛与检验科鉴定血型不符的144份标本,B抗原漏检占到36.81%,B抗原污染占到24.31%,由于红细胞上B抗原位点少于A抗原,故B抗原特异性凝集较A抗原弱,造成B抗原的漏检;抗血清试剂抗B用黄色燃料的吖啶黄为识别染料,与血清中的吖啶黄抗体结合而附着在红细胞上所致的假凝集,见表1、表2。
3 讨 论
3.1 初筛错血型的危害性
3.1.1 初筛血型错误对后续检验、待检、血液发放、结果反馈等方面工作造成不便。
3.1.2 初筛血型错误对微机信息录入造成不便。
3.1.3 给献血者造成对血液检测结果置信度的怀疑,容易混淆自己的血型。
3.2 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析
3.2.1 ABO标准血清试剂问题
3.2.1.1 ABO标准血清抗体效价低于1:128可能会导致弱抗原漏检。试剂开启后要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没用完的试剂使用前要检测试剂效价,达到标准后方能使用。
3.2.1.2 ABO标准血清受到污染、变质,会对结果的正确判断有影响。ABO标准血清本身是含有抗体的蛋白试剂,在存放不当的情况下会受到污染,进而变质失效。
3.2.1.3 ABO标准血清抗B试剂用黄色染料吖啶黄为识别染料,与献血者血清中的吖啶黄抗体结合而附着在红细胞上所致假凝集。
3.2.2 献血者红细胞问题
3.2.2.1 红细胞溶血、受到污染也会影响血型鉴定。同一份红细胞在和抗A、抗B试剂混匀时要注意不要交叉污染。
3.2.2.2 由于红细胞上B抗原位点少于A抗原,故B抗原特异性凝集较A抗原弱,造成B抗原的漏检。
3.2.3 其他问题
3.2.3.1 纸板、刺血针、加样尖等耗材要做到互相不污染。
3.2.3.2 ABO标准血清与红细胞按比例混匀,比例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鉴定结果。
3.2.3.3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分:4+: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3+: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血清尚清晰;2+:红细胞凝块分散成数小块,周围可见到游离红细胞;1+: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游离红细胞;MF:即混合凝集外观,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阴性,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
因红细胞上抗原表达强弱不同,在和ABO标准血清混匀时,所呈现出凝集的状态亦不同,要根据以上判断标准进行最终的鉴定,不断提高鉴定结果的能力。
3.3 预防措施
3.3.1 使用前要对ABO标准血清试剂批号、效期进行核对,并对外观进行核查,发现浑浊或变色,或开瓶时间过长后,要用已知的ABO标准红细胞进行核查,以保证ABO标准血清质量。
3.3.2 ABO标准血清严格按试剂说明书上要求存放,冰箱2-8℃避光保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3.3 科室内部明确制订试剂开启后在多长时间内用完,否则用前要检测试剂效价或用已知的ABO标准红细胞进行核查。
3.3.4 ABO标准血清与红细胞严格按比例混匀,同时避免交叉污染。
3.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9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