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48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普通治疗组(24例),一组为强制治疗组(24例)。强制治疗组在2-3周内固定或降低健侧肢体的使用,给予集中的、重复的强制使用训练。比较两组功能改善的情况,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测试运动能力,B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治疗后强制治疗组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普通治疗组(P<0.05),ADL能力改善明显优于普通康复组。结论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特定患者的康复疗效优于普通康复。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偏瘫患者;疗效
近几年,康复在我国的发展迅猛,随着人才储备量的增多,一些建立在脑的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基础上的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不断涌现,强制性运动疗法作为一项比较新的技术和方法也应用到脑卒中的康复医疗上来。一直以来使用CIMT方法的入选标准要符合Taub和Wolf的试验受试者标准[1],而研究者发现符合CIMT标准的人仅在20%-25%的患者,适用范围比较狭窄,直到最近,有实验者证明CIMT应用在功能低下患者的工作证明是很有希望的,提示强制性使用疗法可以在另外75%的患者中应用[2]。我院通过对48例患者6个月的临床研究发现,强制性运动疗法在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优于普通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9年4月-2011年6月间,本院康复中心进行康复并符合入选条件的4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脑卒中后遗有肢体功能障碍。②经头颅CT、MRI检查证实有脑卒中或有明确病史。③排除严重的心肺和其他脏器疾病,没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和严重的失语症。④无严重药物不能控制的问题。⑤穿上吊带和夹板后能维持一定的平衡,有基本的安全保证。排除条件:运动功能恢复很好,几乎达到恢复的最高水平,从CIMT中不能获得益处的患者。将符合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制康复组和普通康复组。其中强制治疗组中轻到中等程度脑损伤即功能较好患者有5个,标准为手腕能主动背伸至少20度,患侧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10度;功能相对较好者有8个,标准为腕背伸10度,拇指外展10度,至少有其他两指背伸10度;功能低下的患者有11个,即无动作;普通康复组中功能较好者有6个,功能相对较好者有8个,功能低下者有10个。
1.2 治疗方法 普通康复组接受康复师的一对一治疗,接受常规康复疗法。强制治疗组采用CIMT疗法,CIMT疗法由3部分组成[3]:①限制健手使用,可使用休息位手夹板或塞有填充料的手套限制健手使用,同时使用吊带限制健侧上肢活动,强制用手夹板或手套应用在患者90%的清醒时间使用,仅在沐浴、如厕、睡觉及可能影响平衡和安全的活动时才能解除强制。手夹板或手套一般用易开启的尼龙搭扣固定,以便能让患者本人在紧急情况下自行解除。②强化训练患者上肢,在限制健肢的同时集中、重复、强化训练患者上只能有效克服脑卒中患者在功能恢复时形成的习得性废用,患者在医生和治疗师的监督下,每天进行至少6小时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4]。③日常生活期间的任务训练,在日常活动时,鼓励功能好和较好患者进行实际的功能任务练习,如:起床、洗漱、进餐、写字等均使用患手,并为其制定治疗计划[5]。差的患者将精细活动减量,强制使用粗大关节,可以利用技巧训练,或借助器具。
1.3 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六周后分别进行比较两组功能改善的情况,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测试运动能力,B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1.4 统计分析 治疗前后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X2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运动能力及ADL能力均提高,但强制治疗组提高的幅度大于普通康复组,见表1。
3 讨 论
强制性运动疗法是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其理论是习得性废用假说和与之相应的整塑技术[6],强制性使用的同时要结合任何形式的训练技术,其突出疗效在于它将临床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真实环境中独立的能力,患者可以在日常活动中最大幅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实际使用,使患者较快的提高ADL能力,建立信心,早日回归家庭。
参考文献
[1] 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
[2] 赵军,张通.强制性运动治疗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0): 592.
[3] 翁长水,王军,潘小燕,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中的效力[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1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