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就新生儿静脉输液的外渗损伤原因及临床护理展开分析讨论。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因静脉输液而产生外渗损伤的新生儿150例,对外渗损伤的原因展开分析。结果 融合穿刺技术与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对护士巡视力度的加强等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现更加及时,所有150例新生儿的局部红肿与热症状于4-24小时内得以缓解,在24-48小时的护理干预治疗之后,有142例新生儿的皮肤恢复至正常现象;有6例新生儿因为机械的损伤而造成皮肤的色素产生沉着,但这一症状于1周后消失,皮肤也恢复至正常水平;有2例新生儿的头皮出现损伤,留下疤痕,疤痕的大小分别为0.6cm×1.0cm、0.5cm×0.8cm,未出现功能障碍。结论 结合多种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的外渗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能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率。
【关键词】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损伤;原因;临床护理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患者临床疾病的方法,具有极高的普及率[1]。新生儿因为自身的生理特点与输液泵的持续推注等原因,常常在输液的过程中出现外渗的不利现象,而很多时候对这种现象不能及时的发现,会给新生儿带来极大的痛苦,从而引发医疗纠纷,造成不良影响[2]。本文主要就新生儿静脉输液的外渗损伤原因及临床护理展开分析讨论。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因静脉输液而产生外渗损伤的150例新生儿资料。在150例新生儿中,男婴89例,女婴61例;48例为足月儿,102例为早产儿。静脉输液外渗损伤的部位主要是头部与上肢。新生儿发生肿胀的最大直径达到19厘米,平均为7.8厘米。69例为药物因素,45例为血管因素,25例为机械损伤,11例为新生儿躁动。所有的150例新生儿病情不存在较大差异。
1.2 临床的症状 静脉输液外渗主要是因为多种原因造成液体积聚于组织的间隙,其主要表现有:穿刺静脉周围的皮肤发生局部的组织肿胀、疼痛,皮肤的颜色变红或者发白或青紫[3]。因外渗药物的种类与机理不尽相同,其临床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1.3 护理方法
1.3.1 早期发现 停止给药,用空注射器将针头与血管内的药液吸尽并拔针,对针眼压迫5分钟,使外渗部位位于一个高位状态。
, 百拇医药
1.3.2 湿敷 早期,予50%的硫酸镁加如意金黄散用少许无菌石蜡油调成糊状,将其贴至新生儿的静脉药物外渗处,再用无菌的纱布冷湿敷,皮肤破损者不用如意金黄散。已经肿胀的新生儿,若是由于血管的通透性较高而造成的外渗,则需用33%的硫酸镁进行湿热敷,并以红外线灯进行局部的照射,但这不适用于严重缺血者。
1.3.3 局部封闭 缩血管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外渗造成皮肤的缺血性症状,需对新生儿以酚妥拉明实施局部的封闭。对缺血缺氧以及皮肤的坏死现象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1.3.4 氧气疗法 对于局部缺血缺氧致青紫坏死者可结合氧气疗法,用氧流量5-8L/min对吹受损部位,15-20min/次,2-3次/天[4]。
1.3.5 理疗 湿敷2小时之后,取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于肿胀部位使皮肤充分吸收。如有必要,应交替进行湿敷使肿胀消失。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融合穿刺技术与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对护士巡视力度的加强等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现更加及时,加上采取的湿敷与局部封闭以及氧疗等相关措施进行有效处理,所有150例新生儿的局部红肿与热症状于4-24小时内得以缓解,且硬结减轻并消失;在24-48小时的护理干预治疗之后,有142例新生儿的皮肤恢复至正常现象;有6例新生儿因为机械的损伤而造成皮肤的色素产生沉着,但这一症状于1周后消失,皮肤也恢复至正常水平;有2例新生儿的头皮出现损伤,至皮肤坏死并留下疤痕,疤痕的大小分别为0.6cm×1.0cm、0.5cm×0.8cm,没有出现功能障碍。
3 讨 论
3.1 护理干预的措施 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有;①提高穿刺的技术。②合理把控穿刺并使用血管。③尽可能应用静脉留置针。④加大护理人员的巡视力度,合理谨慎调配药物。
, 百拇医药
3.2 静脉输液外渗损伤的原因分析
3.2.1 药物 主要受药物的毒性、浓度、渗透压以及酸碱度的影响。常用的新生儿药物有脂肪乳剂和丙种球蛋白,这些药物的渗透压较高,会渗透到新生儿的皮下组织,使之生产高度水肿,造成血管和神经局部受压而导致短暂性的缺氧和缺血,使皮肤坏死。
3.2.2 机体 新生儿的静脉穿刺位置较浅,其血管细而薄,极易使药液外渗,尤其是那些危重患儿,机体的免疫力低下使其修复能力较差,易造成严重后果[5]。
3.2.3 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或者经验不够,对外渗现象的发现不及时;在穿刺操作中不熟练,使血管壁遭到损害,造成静脉输液的外渗[6]。
3.2.4 感染 早产儿或者危重患儿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低下,易产生感染,使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进而引发组织水肿等症状。
, 百拇医药
新生儿由于特殊机体因素,输液外渗的发生率高于成人。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对静脉输液的全程质量管理越来越严格,因此如何及早发现和避免新生儿输液外渗,并针对不同的损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护理措施,如何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是每一支护理队伍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章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和防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59-4860.
[2] 何绿霜,李丽珍,李于凡,等.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2):265-266.DOI:10.3969/j.issn.1674-4659.2012.02.0265.
[3] 王华芳.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741-1742.
[4] 陈丽平,杨小丽,刘华,等.局部氧疗对皮肤粘膜溃疡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428-1429.
[5] 黄立训.360例新生儿静脉输液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7):116-117.
[6] 王艳华,易海英.新生儿静脉输液损伤原因的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5):123-147., 百拇医药(李艳英)
【关键词】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损伤;原因;临床护理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患者临床疾病的方法,具有极高的普及率[1]。新生儿因为自身的生理特点与输液泵的持续推注等原因,常常在输液的过程中出现外渗的不利现象,而很多时候对这种现象不能及时的发现,会给新生儿带来极大的痛苦,从而引发医疗纠纷,造成不良影响[2]。本文主要就新生儿静脉输液的外渗损伤原因及临床护理展开分析讨论。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因静脉输液而产生外渗损伤的150例新生儿资料。在150例新生儿中,男婴89例,女婴61例;48例为足月儿,102例为早产儿。静脉输液外渗损伤的部位主要是头部与上肢。新生儿发生肿胀的最大直径达到19厘米,平均为7.8厘米。69例为药物因素,45例为血管因素,25例为机械损伤,11例为新生儿躁动。所有的150例新生儿病情不存在较大差异。
1.2 临床的症状 静脉输液外渗主要是因为多种原因造成液体积聚于组织的间隙,其主要表现有:穿刺静脉周围的皮肤发生局部的组织肿胀、疼痛,皮肤的颜色变红或者发白或青紫[3]。因外渗药物的种类与机理不尽相同,其临床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1.3 护理方法
1.3.1 早期发现 停止给药,用空注射器将针头与血管内的药液吸尽并拔针,对针眼压迫5分钟,使外渗部位位于一个高位状态。
, 百拇医药
1.3.2 湿敷 早期,予50%的硫酸镁加如意金黄散用少许无菌石蜡油调成糊状,将其贴至新生儿的静脉药物外渗处,再用无菌的纱布冷湿敷,皮肤破损者不用如意金黄散。已经肿胀的新生儿,若是由于血管的通透性较高而造成的外渗,则需用33%的硫酸镁进行湿热敷,并以红外线灯进行局部的照射,但这不适用于严重缺血者。
1.3.3 局部封闭 缩血管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外渗造成皮肤的缺血性症状,需对新生儿以酚妥拉明实施局部的封闭。对缺血缺氧以及皮肤的坏死现象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1.3.4 氧气疗法 对于局部缺血缺氧致青紫坏死者可结合氧气疗法,用氧流量5-8L/min对吹受损部位,15-20min/次,2-3次/天[4]。
1.3.5 理疗 湿敷2小时之后,取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于肿胀部位使皮肤充分吸收。如有必要,应交替进行湿敷使肿胀消失。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融合穿刺技术与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对护士巡视力度的加强等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现更加及时,加上采取的湿敷与局部封闭以及氧疗等相关措施进行有效处理,所有150例新生儿的局部红肿与热症状于4-24小时内得以缓解,且硬结减轻并消失;在24-48小时的护理干预治疗之后,有142例新生儿的皮肤恢复至正常现象;有6例新生儿因为机械的损伤而造成皮肤的色素产生沉着,但这一症状于1周后消失,皮肤也恢复至正常水平;有2例新生儿的头皮出现损伤,至皮肤坏死并留下疤痕,疤痕的大小分别为0.6cm×1.0cm、0.5cm×0.8cm,没有出现功能障碍。
3 讨 论
3.1 护理干预的措施 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有;①提高穿刺的技术。②合理把控穿刺并使用血管。③尽可能应用静脉留置针。④加大护理人员的巡视力度,合理谨慎调配药物。
, 百拇医药
3.2 静脉输液外渗损伤的原因分析
3.2.1 药物 主要受药物的毒性、浓度、渗透压以及酸碱度的影响。常用的新生儿药物有脂肪乳剂和丙种球蛋白,这些药物的渗透压较高,会渗透到新生儿的皮下组织,使之生产高度水肿,造成血管和神经局部受压而导致短暂性的缺氧和缺血,使皮肤坏死。
3.2.2 机体 新生儿的静脉穿刺位置较浅,其血管细而薄,极易使药液外渗,尤其是那些危重患儿,机体的免疫力低下使其修复能力较差,易造成严重后果[5]。
3.2.3 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或者经验不够,对外渗现象的发现不及时;在穿刺操作中不熟练,使血管壁遭到损害,造成静脉输液的外渗[6]。
3.2.4 感染 早产儿或者危重患儿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低下,易产生感染,使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进而引发组织水肿等症状。
, 百拇医药
新生儿由于特殊机体因素,输液外渗的发生率高于成人。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对静脉输液的全程质量管理越来越严格,因此如何及早发现和避免新生儿输液外渗,并针对不同的损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护理措施,如何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是每一支护理队伍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章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和防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59-4860.
[2] 何绿霜,李丽珍,李于凡,等.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2):265-266.DOI:10.3969/j.issn.1674-4659.2012.02.0265.
[3] 王华芳.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741-1742.
[4] 陈丽平,杨小丽,刘华,等.局部氧疗对皮肤粘膜溃疡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428-1429.
[5] 黄立训.360例新生儿静脉输液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7):116-117.
[6] 王艳华,易海英.新生儿静脉输液损伤原因的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5):123-147., 百拇医药(李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