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58686
对3—7岁女孩乳腺过早发育61例临床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寸祝芬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中3-7岁女孩乳腺过早发育临床特征与原因,并分析其治疗措施与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云南省保山市妇幼保健院乳腺专科门诊共接诊乳腺过早发育患儿6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女孩乳腺过早发育主要表现为乳晕着色深伴乳腺增大、大小阴唇发育与着色、月经来潮、白带分泌、阴毛与腋毛、骨龄加速、生长加速、子宫与卵巢增大等,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5%、21.3%、6.6%、14.8%、8.1%、14.8%、13.1%、9.8%。过早发育的原因主要有中枢性早熟、外周性早熟、食用垃圾食品习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等,所占比例分别为8.1%、13.1%、32.8%、46.0%。并且通过随访分析,61例患儿增大的乳腺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大小,增大的子宫也恢复至接近正常。结论 临床中对于3-7岁女孩乳腺过早发育是一种良性情况,影响其因素比较多,临床中应加强观察与控制,尽早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身心健康。

    【关键词】 乳腺过早发育;临床特征;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22-01

    乳腺过早发育主要是指女孩在7岁之前出现有乳房增大而有或无其他的第二性征发育,临床中属于良性情况。临床中对于3-7岁女孩乳腺过早发育的原因比较多,而且临床中的报道也比较多。因此,本文重点探究3-7岁女孩乳腺过早发育临床特征与原因,并分析其治疗措施与效果。具体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主要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云南省保山市妇幼保健院乳腺专科门诊共接诊乳腺过早发育患儿61例,患儿的年龄为3-7岁,平均年龄为(4.5±1.2)岁。其中,3-5岁9例,6-7岁52例。城镇生活患儿24例,农村生活患儿37例。

    1.2 方法

    1.2.1 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回顾性方法观察本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和乳房发育情况和外阴的发育等情况,以及摄取的药物和食物史等[1]

    1.2.2 检测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采取TW2法进行测定骨龄情况[2],采取B超进行检查其盆腔脏器。并嘱家长与患儿出现有头痛和头晕以及行为改变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就诊,并停食或者避免摄入垃圾食品[3]

    1.3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通过对乳腺过早发育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主要表现的特征主要有乳晕着色深伴乳腺增大、大小阴唇发育与着色、月经来潮、白带分泌、阴毛与腋毛、骨龄加速、生长加速、子宫与卵巢增大等,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5%、21.3%、6.6%、14.8%、8.1%、14.8%、13.1%、9.8%。具体的数据分析,见表1。

    2.2 产生原因 通过对乳腺过早发育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乳腺过早发育的原因主要有中枢性早熟、外周性早熟、食用垃圾食品习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等,所占比例分别为8.1%、13.1%、32.8%、46.0%。具体的数据分析,见表2。

    2.3 复诊结果 半年后复诊,61例患儿增大的乳腺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大小,增大的子宫也恢复至接近正常。

    3 讨论

    3.1 发生原因分析 临床中对于女孩乳腺过早发育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受到其他的因素影响而被激活,使得中枢性早熟[4]。或者是由于外周性腺体器官出现自发性分泌雌激素和外源性分泌雌激素的不断摄入而导致的外周性早熟[5]。临床中也有可能是由于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而引起的早熟,或者是由于食用一些垃圾食品而造成的早熟[6]。而且本组的资料显示,影响乳腺过早发育的原因主要有中枢性早熟、外周性早熟、食用垃圾食品习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等,所占比例分别为8.1%、13.1%、32.8%、46.0%。由此分析,多数的患儿是由于食用垃圾食品习惯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而引起的,临床中应加强干预措施。有资料显示[7],乳房的过早发育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以及遗传因素与环境激素等方面有关,而本次研究中未显示与之相关的联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研究的例数有关。

    3.2 防治措施 临床中由于乳房过早发育是一种良性情况,加之多数的患儿出现这种情况属于特发性的。因此,临床中无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采取随访观察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即可[8]。同时,在制定相关的防治方法时,需要进一步地依据产生的原因而进行制定,具体主要为:①加强监管措施[9]。在平时,家长和老师应有效的加强对孩子们的监管,严禁小孩进行购买和食用一些垃圾食品,从而降低相关因素的影响;②控制垃圾食品的流入[10]。各级各部门应加大力度打击生产和销售垃圾食品,并对出现有不符合规范的情况,应严惩不贷,有效地避免垃圾食品流入市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