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58828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和传统斜切口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柏学军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儿斜疝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下腹横纹小切口组(88例)和腹股沟斜切口组(80例),对两组的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术后住院天数(d)、阴囊水肿、复发例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8例小切口手术者全部治愈,无感染,无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手术治疗与斜切口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操作简单、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小儿;斜疝;小切口;手术治疗

    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可以说是先天性的疾病,是指婴儿的腹腔内器官经过没有封闭或紧缩的内环口突出腹外,就形成斜疝。患有斜疝的患儿,在其哭闹或用力时于其腹股沟处可见圆形的肿大,质软,有弹性,可自行还纳。但是如果肿物包块卡住不能复位,就可能引发嵌顿性疝,导致进入疝囊的腹腔脏器(如小肠等)坏死等恶性生理疾病。所以,孩子得了斜疝后,应积极就医治疗。治疗斜疝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时间在孩子一岁左右最佳。本研究采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用不同手术治疗的1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数据,进行分析,现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168例在本院就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40例,女性患者28例;右侧88例,左侧72例,双侧8例。年龄1-7岁。将16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腹横纹小切口手术88例,腹股沟斜切口手术80例,两组自然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小切口手术组 完善术前检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禁饮禁食,采用氯胺酮全麻。术者在腹股沟耻骨旁滑动触摸,寻找精索,沿精索向上找到外环口标志,以此点为中心,沿皮肤做小横切口约1cm。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至皮下外环口,将精索与外环口周围脂肪组织分离开,提夹出精索,用血管钳顺着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提睾肌,在精索前内方寻找瓷白色疝囊,打开疝囊,向上剥离,当出现腹膜外脂肪或一圈增厚或变厚纤维环时行高位结扎,后加缝扎一次。留外环口大小0。5cm-1cm为宜,大者需行修补,使之适宜。仔细止血后,将精索、睾丸复位,缝合皮下皮肤。用创可贴粘合切口即可。斜疝合并鞘膜积液者,结扎后将鞘膜囊切开放水,滑疝应先将下滑脏器送回腹腔,再做疝囊成型高位结扎;嵌顿疝手法复位成功后,需待48-72h后再行手术,否则疝囊水肿剥离容易撕裂,囊颈部结扎不牢靠。

    1.2.2 斜切口手术组 于腹股沟斜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打开腹股沟管,分开提睾肌,在精索前内侧找到疝囊后切开,还纳疝囊内容物,并作高位结扎。小的疝囊可直接结扎后缝合;大的疝囊横断需向内环游离后再缝合,滑动性疝注意保护构成疝囊的脏器。充分止血后,将睾丸复位,然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结果 术后供氧至患儿清醒,清醒后观察无恶心呕吐、无呛咳,后正常饮食。全部手术患儿均于手术前半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一次,对于疝囊剥离面积较大、手术时间偏长而使创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患儿可于术后预防性的使用1-2天的抗生素。小切口手术全组88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正常,没有出现切口感染,血尿,输精管损伤等并发症。4例患儿出现术侧阴囊不同程度的水肿,可能是由术中止血不严谨或手术中过度牵拉精索所致,待其1周后逐渐自然吸收消散,未再次出现肿胀。术后一年斜疝无复发,深受患儿家长欢迎。两组患者在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差异均有可比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1。

    2 讨论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是局部小手术,手术创伤比较小,费用较低,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但是,小切口手术在技术层面要求比较高,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操作要领,不可盲目钳夹精索,分离疝囊也要认真仔细,杜绝精索血管甚至输精管损伤等意外发生。①术者不仅要详细掌握小儿斜疝局部生理解剖特征,而且应具备成人斜疝手术经验,具备多例斜切口疝手术经验,避免因切口小,暴露不充分而找不到疝囊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损伤。②术中的剥离,指法要轻柔,实施钝性操作。比如剥离输精管、剥离疝囊、剥离脂肪组织等,首先要仔细区分剥离对象,再者不可生拉硬拽,强行操作,绝对不能因此损伤健康组织。③术中止血,高位结扎后远端疝囊创面、精索等可以采用电凝止血,或者局部压迫止血,力求止血要彻底,观察无出血后再缝合,预防术后阴囊水肿、血肿。④结扎位置准确,符合要领。结扎要高位,并且结扎时尽量不带周围组织,重建腹股沟管缩小外环使其大小适中,归纳睾丸和精索至准确位置,避免精索扭转睾丸缺血萎缩、睾丸移位等并发症。⑤对于肥胖的患儿,由于患儿脂肪较厚,术中可酌情扩大切口仔细操作,预防疝复发。本组88例患儿中有一例患儿肥胖,皮下脂肪较厚,手术中疝囊游离不充分,而切口又小,致使结扎位置不到高位,有复发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疝囊较大的和双侧疝囊术后复发的几率较大,将疝囊壁分离完整做好高位结扎是预防疝复发的关键。

    总之,小儿腹股沟管几乎垂直的从内环通向外环,所以做皮肤小切口后,在外环口处稍微向上分离,就可以达到疝囊颈部,然后牵引疝囊在高位进行结扎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本术式多用于3个月到7岁的儿童,由于切口小,一般在0.6-1cm,创伤面积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麻醉时间也短,创伤面接触空气及器械的时间也短,这就有效的避免了创口被污染的机会,所以,患儿术后一般可以不用抗生素,患儿接受麻醉时间短,生理机能恢复快,有效避免了麻醉反应和其他并发症。还有由于切口是与皮肤纹理方向一致的小切口,患儿痛苦少,疤痕不明显,所以很多家长乐意接受。在术后回访时,大部分患儿创口恢复良好,甚至有部分患儿的创口几乎没有留下手术疤痕,深受患儿家长欢迎。

    通过比较可见,小切口腹股沟斜疝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腹股沟斜疝手术,具有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8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