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58860
120例孕妇早产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宋锐 孙瑶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孕妇早产的相关因素,加强对早产的认识并寻找正确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将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早产的主要原因为胎膜早破,本组引起孕妇早产的前5位因素分别为胎膜早破、不明原因、多胎妊娠、妊高征、胎盘因素,分别占52.5%、17.5%、12.5%、5%、4.2%;经过综合治疗不同孕周早产对母亲的影响无显著差别(P>0.05),对新生儿Apgar评分、低体重儿发生率及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孕妇早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重视围产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可降低孕妇早产的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及时预测早产的发生,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早产;相关因素;干预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40-02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不满37足周分娩,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5%-15%[1];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因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也是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约有15%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存活的早产儿近半数伴有其他合并症和后遗症。近年来早产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预防及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产科医生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识别早产的危险因素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关键,进行早期预测及妊娠期的重点监护,以便于积极预防,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降低早产的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现将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早产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引起早产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9月——2012年2月来我院产科分娩的孕妇共1217例,其中120例孕妇早产,占9.9%;120例孕妇早产中单胎妊娠105例、双胎妊娠15例;初产妇66例、经产妇5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29.5岁;孕周在28-34周分娩的23例、孕34-37周分娩的97例;自然分娩58例、剖宫产62例。

    1.2 治疗 若胎儿存活,无胎儿窘迫、胎膜未破,宫颈扩张≤3cm先兆早产或早产者应给予继续妊娠,嘱患者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间断吸氧;同时采取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及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若胎膜已破,早产不可避免时,给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1.3 方法 将本组120例孕妇早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引起早产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产各相关因素 本组120例孕妇早产原因胎膜早破63例(占52.5%)、多胎妊娠15例(占12.5%)、妊高征6例(占5%)、臀位2例(占1.7%)、胎盘因素5例(占4.2%)、胎儿窘迫3例(占2.5%)、子宫颈机能不全3例(占2.5%)、合并糖尿病2例(占1.7%)、不明原因21例(占17.5)。

    2.2 不同孕周组早产对母儿的影响 经过综合治疗,不同孕周早产对母亲的影响无显著差别(P>0.05),对新生儿Apgar评分、低体重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

    3 讨论

    早产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早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严重偏高,故早产的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产科医生的关注[2],虽然早产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大多学者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而防治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本组120例早产孕妇中有63例是胎膜早破引起的,占52.5%,说明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发生胎膜早破的因素中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因此,降低早产的关键是防治胎膜早破;另外,孕妇早产可与文化水平、经济收入、营养、医疗技术状况不同有关。而定期产前检查,及时预测早产的发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改善早产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律的产检可提早检出孕妇及胎儿的异常情况。治疗以使胎儿存活,减少宫内窘迫为主要目的;以预防感染、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为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3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