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法治疗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人,两组均进行常规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的PaCO2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pH、P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创正压法为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COPD;急性呼吸衰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12-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作为一种肺部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常伴有并发症。发病因素不仅与个人身体状况有关,与环境因素也是息息相关[1]。个人因素如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COPD发病几率,包括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环境因素如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以及呼吸道感染均会引发肺疾病。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加重,致使患者通气换气功能减弱,咳痰增多,常伴有脓性痰,呼吸困难甚至累计全身。常规的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等。我院近年来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法取得了很好的突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人,治疗组男性25人,女性19人,对照组男性29人,女性17人,两组年龄均在35-70岁,病程5-30年。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性治疗,包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以及抗感染药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无创正压机械通气配合治疗,通气模式为S/T模式,呼气压力3-6cmH2O,吸气压力8-12cmH2O,频率为14-20次/min,血氧浓度在85%-90%,可根据患者的适应程度调适,通气时间为5h,患者情况好转后可调低参数。
1.3 观察指标 分别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后的pH、PaCO2、PaO2三项血气指标以及呼吸频率,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病情有无加重以及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参数,具体数据详见表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无病情明显加重症状。经治疗,两组的临床指标均有所变化,治疗组的pH值和Pa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t=2.7777,P<0.05;t=2.0523,P<0.05),差异显著;PaCO2和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t=1.8340,P<0.03;t=1.7778,P<0.05),与对照组相比(t=1.7877,P<0.05:t=1.8809,P<0.05;t=4.0820,P<0.05;t=2.1360,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COPD是一种较常见的肺部疾病[2],多发病于中年人群中,患病率高。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早期慢性咳嗽,咳痰,常伴脓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精神抑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以及外周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映增加。对于COPD伴呼吸衰竭的患者,肺末端囊泡破坏性扩大,肺泡功能减弱,无法牵引和支持小气道气体排空,二氧化碳分压持续升高,氧分压降低,患者呈现呼吸衰竭[3]。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一般,对病情的改善较慢,且治疗时间长,复发率和病死率高[4]。我院结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法替代了气管切开或插管,避免了肺部感染导致气管分泌物增多的问题,具有简单、方便、可操作等优点,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几率,较适合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结合该治疗手段,可改善血气状况,帮助肺功能恢复,提高药物吸收效率,降低呼吸肌疲劳度。临床分析显示,治疗组增加该治疗手段后在pH、PaO2、PaCO2方面均有显著变化,pH、PaO2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aCO2和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心率下降,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综上所述,结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4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