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59243
应用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00例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胡再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雷贝拉唑组100例,口服雷贝拉唑10mgbid;奥美拉唑组100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bid,其余药物均相同,疗程为14天。结果 雷贝拉唑为主的治疗方案在HP的根除率(87.0%)、药物不良反应(9.0%),两方面均优于奥美拉唑组(76.0%和17.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均<0.05),而两者在总有效率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使用奥美拉唑相比,使用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及呋喃唑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优点。雷贝拉唑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关键词】 雷贝拉唑;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安全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57-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在目前的研究中已经证实CAG的发病机制涉及HP感染,免疫及遗传等方面因素,其中HP感染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是最为重要的机制,同时当CAG出现胃黏膜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时称为癌前病变[1]。所以及时发现、采取有效的跟踪治疗手段是阻断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重要一环。CAG的临床治疗关键是抗HP治疗,根除HP既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又可以降低复发率,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改善胃黏膜萎缩肠化或者不典型增生。我科应用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治疗CAG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组200例CAG,年龄18-72岁,用药前全部经我院胃镜和病理检查证实诊断为CAG。诊断HP的标准:C14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胃黏膜病理切片用Giemsa染色法找HP呈阳性。以上患者在检查中均排除患有严重的肝、肾及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前3d停用一切抗生素、抑酸剂[2]。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组10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线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安斯菲,20mg/片,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迪康制药公司生产)20mgbid,左氧氟沙星0.2gbid,呋喃唑酮0.1gbid;对照组:奥美拉唑((北京康蒂尼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mgbid,左氧氟沙星0.2gbid,呋喃唑酮0.1g,疗程均为14天。两组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的抗HP药物和抑酸剂。

    1.3 疗效判定 此次疗效评判标准引用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具体的标准分为四级,即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情况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例数为9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例数为9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3]。目前临床床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首要目标是清除幽门螺杆菌,而此次研究中使用的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都发挥了清除HP的作用。其中,新一代的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是一种更有效的H-K-ATP酶和酸分泌的抑制剂,能显著抑制组胺、乙酸胆碱、促胃液素和食物引起的胃酸的分泌,快速提高胃内pH值,降低胃内酸度,迅速的稳定酶敏感的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通过不同的机制杀菌,二者有协同的作用,可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有助于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4];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两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因此可以说,与使用奥美拉唑相比,使用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安全性更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5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