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58813
超前镇痛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黄俊萍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对降低全麻术后病人发生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 将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并带气管导管转入麻醉恢复室进行复苏的15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为芬太尼组(A组)予静注芬太尼1ug/kg,曲马多组(B组)予静注曲马多1mg/kg,对照组(C组)予静注生理盐水5mL。分别观察记录3组病人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期的躁动评分和转出恢复室时的疼痛评分。结果 3组病例在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躁动评分: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A-B>0.05);疼痛评分:A组与B组比较,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B<0.05),C组镇痛效果差。结论 在全麻术后提前给予小剂量(1ug/kg)的芬太尼镇痛效果良好,可以使病人苏醒过程平稳,减少躁动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超前镇痛;麻醉恢复室;芬太尼;曲马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02-01

    术后躁动是全麻苏醒期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患者极度不安,不能配合指令行动,定向力障碍等,严重者甚至发生一些意外性伤害事件及并发症。苏醒期躁动会发生多种危害,因此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许多研究认为,手术结束随着麻醉药的停用,血浆药物浓度迅速下降,患者痛觉的逐渐恢复,疼痛的不良刺激是导致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根据超前镇痛的原理,对全麻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进行复苏的病人分别预注曲马多、芬太尼,对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腹部手术病人150例,其中普外科手术68例,妇科手术59例,泌尿外科手术23例,均施行气管内插管全麻。ASAⅠ-Ⅱ级,患者无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无慢性疼痛病史及药物成瘾史。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龄23岁-68岁,平均48.3岁,平均体重56.5kg。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为芬太尼组(A组),曲马多组(B组),对照组(C组)。3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病人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及阿托品0.5mg,入室后常规监测BP,SPO2,ECG,HR,RR。以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2-4ug/kg,阿曲库铵0.4mg/kg,丙泊酚1-2mg/kg顺序静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通气频率12次/分。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2-3mg/kg·h,持续吸入七氟烷1-2%,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间断追加芬太尼、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平稳。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止追加芬太尼及阿曲库铵,结束前20分钟停止吸入七氟烷,结束前10分钟停止泵注丙泊酚。手术结束后即带气管导管转入麻醉恢复室进行复苏观察。符合上述停用麻醉药条件及术中失血量<800ml,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的病例将纳入本组研究。

    1.3 研究方法 病人进入恢复室后,A组病人予静注芬太尼1ug/kg,B组予静注曲马多1mg/kg,C组予静注生理盐水5mL。

    1.4 观察指标 记录3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从进入PACU到呼之睁眼时间及拔气管导管时间),麻醉苏醒期的躁动评分和转出PACU时的疼痛评分。躁动评分标准设置为:0分,无躁动,安静合作;1分,轻度躁动,给予刺激时稍有躁动;2分,中度躁动,无刺激时也有躁动,但不需制动;3分,重度躁动,出现剧烈挣扎,需按压制动。评分≥2分评为有躁动症状。离室时疼痛评分采用0-3分的四阶尺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0=无痛;1=微痛;2=中度疼痛;3=剧痛。VAS评分≥2分评为镇痛差。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病例在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躁动评分: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A-B>0.05),见表2。

    2.3 VAS评分:C组镇痛效果差,与A、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与B组比较,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B<0.05),见表3。

    3 讨论

    麻醉恢复室的主要功能是确保患者在麻醉后能顺利清醒,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目前对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机制尚未明了,但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报道认为,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缺氧等各种不良刺激可能是诱发和加重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而术中及术后的镇痛与术后躁动的发生有极大相关性[1]。故手术后及时给予适当的镇痛可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超前镇痛是指在伤害性刺激发生之前采取的预防措施,其关键在于预防疼痛产生的病理生理变化,最根本的原则是在疼痛发作之前预防疼痛,而不是在疼痛发作之后再对抗疼痛[2]。本组研究在病人转入PACU未苏醒前即给予预注镇痛药正是应用超前镇痛的原理。曲马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不影响呼吸、循环和苏醒,是较好的治疗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镇痛药物[3]。芬太尼是强效的麻醉性镇痛药,为阿片受体激动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而起效,强度为曲马多的500-1000倍,其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能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时的应激反应。黄玲等的研究[4]在病人苏醒前给予小剂量芬太尼能有效地防止病人因疼痛、躁动而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而对病人的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麻术后病人进入PACU后即给予预注镇痛药,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苏醒期躁动,而并不会过多的延迟患者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而芬太尼组预防躁动的发生及镇痛效果优于曲马多组,而并不出现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等情况。

    综上所述,在全麻病人转入麻醉恢复室后提前给予小剂量的芬太尼镇痛效果良好,可以使病人苏醒过程平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4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