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310
编号:1371493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心理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1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意义、经验、方法及原则等。方法通过对2011——2012年间,我院在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讨论。结果本组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运用了心理护理干预之后,未发生心脏猝死及心律失常等问题,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促进疾病的康复。结论有效的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秉承分轻重缓急、因人而异以及要与抢救治疗同步进行的干预原则。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准确的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应用相应的方法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如给与患者正确的疾病知识讲解,增强对患者的非语言性交流患者的紧张情绪等,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降低出现猝死、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增强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6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70-01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逐年递增,而有关数据表明,患者的心理问题也是引起突发心梗的主要因素。在2011——2012年间,我院在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运用了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取得的良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了患者并发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的发生率。具体报告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的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在41-78岁之间,平均年龄60岁。均为我院经心电图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单纯的纯前壁梗死患者有15例,另外合并下壁梗死患者有5例,合并高侧壁梗死患者有6例,合并下壁以及右室壁梗死患者有4例。本组患者入院后均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按着常规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标准进行治疗。

    2结果

    本组患者在入院的2天之内出现多了多种心理问题,其中有8例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的问题;有3例出现绝望抑郁的问题;有5例出现了易怒暴躁的问题。在我院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与了适当的护理干预之后,本组30例患者中,未发生心脏猝死及心律失常等问题,有效的帮助了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3心理护理

    3.1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原则:

    3.1.1分轻重缓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发病的突然,发病时剧烈疼痛,易有濒死的感觉,危急感比较重,而且在入院后的环境、仪器设备均让患者感受到不安和恐惧。因此一般在入院后的2天内最常出现焦虑的问题,尤其女性较为严重[1]。这种不良的心理问题会加重病情,可能会造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引起猝死。所以在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之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干预是必要的一个环节。

    3.1.2因人而异患者在入院后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与相应的干预。例如患者对自身病情失去信心,要给与患者正确的疾病指导和健康教育;若患者对于重症监护的不适应,给与患者更多的沟通并讲解病房的环境,医疗设备等知识。

    3.1.3与抢救治疗同时进行在临床抢救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在对患者抢救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2]。医护人员在抢救时对患者的临床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讲解指导,缓解患者治疗中产生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更配合临床的抢救治疗,在此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有一定的换位思考能力,可以切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

    3.2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流程及应用

    3.2.1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针对患者心理情况的判断和评估要在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时同步进行,以帮助患有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抢救治疗,并在保证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得到初期的护理,并在心理状态得到稳定之后再进行更多问题的判断和评估,以便保证患者的基础心理情况。在患心梗的早期,患者一般都处理一种极度恐慌的状态中,此时要给与患者全面的疾病病理知识,并发症情况,治疗手段等,以便帮助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自身疾病。

    3.2.2心理问题的确定及原因分析在对患者心理状态判断的基础之上,研究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强度也是有所差异的。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所产生心理问题的差异及程度不同,总结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只有保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原因才能给与最适应的干预方法。

    3.2.3增强对患者的非语言性交流患者在承受疾病痛苦时,护理人员应给与眼神或者是肢体的鼓励,暗示患者“我们正在帮助你”,以帮助患者重拾信心,减少患者不良情绪。

    4讨论

    4.1及早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发病的突然,一般在入院的2天之内会产生极大的心理焦虑问题。这种不良的心理问题会加重病情,可能会造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引起猝死。所以在患者入院时,就应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秉承分轻重缓急、因人而异以及要与抢救治疗同步进行的干预原则。及早稳定患者情绪。

    4.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以及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并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得到患者的信任。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应用积极的态度、乐观的语言、表情等来感染患者,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重拾信心,对于缓解病情起这积极的作用。

    4.3有效的判断患者的心理问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一经确定,应及时给与正确的护理干预方法。但对于患者心理问题的评定,除了传统的评估方法之外,还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病情程度以及患者的主观意识等。即对患者的生理情况和心理情况进行判定[3]。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干预手段,帮助患者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张云霞,王瑞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81例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7:111.

    [2]徐艳,齐颖.急性心肌梗死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0(02:216.

    [3]陈碧蓉,张素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0(18:178., 百拇医药(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