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治疗垂直分离性斜视的临床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术式治疗垂直分离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我院一共收治了86例,共14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对患者采用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结果在患者出院时,120眼的治疗效果满意,满意度为85.71%;20眼治疗效果为好转,占14.29%。近期治疗效果满意度为85.71%。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24个月的随访,平均(20.5±1.0)个月,远期治疗效果良好的为116眼,好转24眼,满意度为82.86%。结论对不伴有下斜肌亢进DVD患者采用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DVD患者采用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则能够有效地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
【关键词】不同手术;分离性垂直斜视;眼外肌
分离性垂直偏斜主要是一种与Hering法则相违背的特殊类型斜视[1]。目前,对DVD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并且其不遵循一般的眼肌学法则。目前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为手术治疗。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健康成长,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我院对此次收治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取得一定成效,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的DVD患者为86例,共140眼。其中男性为40例,女性为46例。年龄在4-22岁,评价为(12.5±2.0)岁。单眼DVD为40例,双眼DVD为46例。伴有下斜肌亢进46例(64眼)、合并水平斜视76例(104眼)。
1.2方法在此次的研究中,一共有83例(140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6例(64眼)患者伴有下斜肌亢进,根据患者上斜的程度,对患者采用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或者联合进行上直肌后徙术。对于不合并下斜肌亢进的患者,对患者采用上直肌后徙术治疗。
对于上斜视视角>10°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采用全麻,对于合并水平斜视的患者,按照水平斜视手术原则对患者进行矫正。合并下斜肌亢进患者,对其进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手术。然后再根据患者上斜视度数的大小来决定是否需要对患者进行上直肌后徙。对于不伴有下斜肌亢进DVD患者,进行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上斜视>20°患者,对其进行上直肌后徙8-9mm。上斜视<20°患者,对其进行上直肌后徙7-8mm[2]。
1.3疗效评价标准良好:患者不存在自发性上斜视或者遮盖后只出现不明显性的上斜视情况,患者的垂直斜视消失或者<10°。好转:患者偶尔出现上斜视或者上斜视度与手术之前有明显的改善,垂直斜视与手术前相比,减少>10°。无效:患者自发性上斜视发生的频率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或者遮盖上斜视>20°。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AS19.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在患者出院时,120眼的治疗效果满意,满意度为85.71%;20眼治疗效果为好转,占14.29%。近期治疗效果满意度为85.71%。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24个月的随访,平均(20.5±1.0)个月,远期治疗效果良好的为116眼,好转24眼,满意度为82.86%。
3讨论
分离性垂直偏斜主要是一种与Hering法则相违背的特殊类型斜视[3]。目前,对DVD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并且其不遵循一般的眼肌学法则。此外,由于其的斜视角度变化十分大,进而使得患者手术后发生复发的几率较高[1]。DVD不仅对患者的容貌造成影响,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并且还会对患者的双眼视觉正常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则能够有效地矫正患者的异常眼位,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DVD为双眼疾病,大多数患者在检查时,可以发现患者的双眼被遮盖后出现向上飘的情况。患者的原在位常为正位,非主视眼间歇性出现随意性上斜视。特别是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等情况时很容易出现。
对DVD进行手术治疗主要有上直肌后徙术、上直肌后徙与后固定联合术。当患者合并下斜肌亢进时,应该对患者进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手术后则使得患者的下斜肌的上转功能得到减弱,同时加强患者的下直肌力量。
此次研究中,对DVD患者先进行下斜视肌后徙转位手术,在手术后,患者的下斜肌得到减弱,同时患者的下直肌功能得到加强,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患者上斜度数比较大时,则需要对患者选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不存在下斜肌亢进的患者,则对患者采用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手术。经过此次治疗后发现,患者手术后的近期满意度为85.71%,好转率为14.29%,远期治疗效果满意度为82.86%。
参考文献
[1]韩爱军.改良的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J].国际眼科杂志,2011,07:1286-1287.
[2]韩二营,夏国选,于世辉.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387例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2,01:176-177.
[3]陈博,何花,张宪,罗班,王平.Helveston综合征1例[J].国际眼科杂志,2012,05:850.
[4]杨素红,甘晓玲.分离性垂直斜视与麻痹性垂直斜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01:1-4., http://www.100md.com(苏宝清 李庆雨 万刚林 杨波)
【关键词】不同手术;分离性垂直斜视;眼外肌
分离性垂直偏斜主要是一种与Hering法则相违背的特殊类型斜视[1]。目前,对DVD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并且其不遵循一般的眼肌学法则。目前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为手术治疗。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健康成长,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我院对此次收治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取得一定成效,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的DVD患者为86例,共140眼。其中男性为40例,女性为46例。年龄在4-22岁,评价为(12.5±2.0)岁。单眼DVD为40例,双眼DVD为46例。伴有下斜肌亢进46例(64眼)、合并水平斜视76例(104眼)。
1.2方法在此次的研究中,一共有83例(140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6例(64眼)患者伴有下斜肌亢进,根据患者上斜的程度,对患者采用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或者联合进行上直肌后徙术。对于不合并下斜肌亢进的患者,对患者采用上直肌后徙术治疗。
对于上斜视视角>10°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采用全麻,对于合并水平斜视的患者,按照水平斜视手术原则对患者进行矫正。合并下斜肌亢进患者,对其进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手术。然后再根据患者上斜视度数的大小来决定是否需要对患者进行上直肌后徙。对于不伴有下斜肌亢进DVD患者,进行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术。上斜视>20°患者,对其进行上直肌后徙8-9mm。上斜视<20°患者,对其进行上直肌后徙7-8mm[2]。
1.3疗效评价标准良好:患者不存在自发性上斜视或者遮盖后只出现不明显性的上斜视情况,患者的垂直斜视消失或者<10°。好转:患者偶尔出现上斜视或者上斜视度与手术之前有明显的改善,垂直斜视与手术前相比,减少>10°。无效:患者自发性上斜视发生的频率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或者遮盖上斜视>20°。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AS19.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在患者出院时,120眼的治疗效果满意,满意度为85.71%;20眼治疗效果为好转,占14.29%。近期治疗效果满意度为85.71%。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24个月的随访,平均(20.5±1.0)个月,远期治疗效果良好的为116眼,好转24眼,满意度为82.86%。
3讨论
分离性垂直偏斜主要是一种与Hering法则相违背的特殊类型斜视[3]。目前,对DVD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并且其不遵循一般的眼肌学法则。此外,由于其的斜视角度变化十分大,进而使得患者手术后发生复发的几率较高[1]。DVD不仅对患者的容貌造成影响,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并且还会对患者的双眼视觉正常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则能够有效地矫正患者的异常眼位,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DVD为双眼疾病,大多数患者在检查时,可以发现患者的双眼被遮盖后出现向上飘的情况。患者的原在位常为正位,非主视眼间歇性出现随意性上斜视。特别是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等情况时很容易出现。
对DVD进行手术治疗主要有上直肌后徙术、上直肌后徙与后固定联合术。当患者合并下斜肌亢进时,应该对患者进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手术后则使得患者的下斜肌的上转功能得到减弱,同时加强患者的下直肌力量。
此次研究中,对DVD患者先进行下斜视肌后徙转位手术,在手术后,患者的下斜肌得到减弱,同时患者的下直肌功能得到加强,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患者上斜度数比较大时,则需要对患者选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不存在下斜肌亢进的患者,则对患者采用上直肌超常量后徙手术。经过此次治疗后发现,患者手术后的近期满意度为85.71%,好转率为14.29%,远期治疗效果满意度为82.86%。
参考文献
[1]韩爱军.改良的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J].国际眼科杂志,2011,07:1286-1287.
[2]韩二营,夏国选,于世辉.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387例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2,01:176-177.
[3]陈博,何花,张宪,罗班,王平.Helveston综合征1例[J].国际眼科杂志,2012,05:850.
[4]杨素红,甘晓玲.分离性垂直斜视与麻痹性垂直斜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01:1-4., http://www.100md.com(苏宝清 李庆雨 万刚林 杨波)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眼外肌病 > 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