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
编号:13700984
溶血性贫血的40例临床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2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性贫血临床治疗。方法本次共选择40例溶血性贫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针对病因及诱因规范治疗。结果本组选取病例溶血病情均得以控制,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出院。血象平均恢复时间为(13.3±2.1)d。结论临床针对溶血性贫血治疗时,需按量、定时、依据疗程用药,并加强实验室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近年来,医疗科技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免疫学和血清学研究不断深入,相关溶血性贫血的认识更为透彻。溶血性贫血病因多样,是一组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均不同的异质性疾病。明确溶血类型和性质,将病因与诱因尽快去除,积极对原发病治疗,取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应用,最大程度的控制患者病情,为临床努力的方向[1]。本次选择相关病例,就上述内容展开探讨,现回顾如下。

    1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7-59岁,平均(29.2±2.6)岁。为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肝脾肿大3例;黄疸23例,伴肌肉酸痛加重、呕吐、恶心;发热13例;黄疸加重伴出血16例。血红蛋白最低平均(58.7±2.3)g/L。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

    1.2方法溶血为烧伤引起者需对烧伤积极治疗,溶血有感染引起者需迅速控制感染,取有效抗生素应用。泼尼松,儿童以2mg/(kg·d)计算,成人取40-60mg/d,口服。至血红蛋白呈正常恢复,溶血停止,药物渐减量至停用,以4-6个月为一疗程,病情严重者,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使用方法为10-15mg/d,待病情好转、稳定后调整为口服。针对血红蛋白<60g/L严重贫血者可行输血处理。输清蛋白或血浆,以结合未结合胆红素,向肝脏运输并代谢。取苯巴比妥应用,对胆红素和肝细胞的摄取有促进作用。

    1.3指标观察完全缓解:Hb升高>15g/L或Hb>100g;部分缓解:Hb升高10-15g/L或90g/L, 百拇医药
    2结果

    本组选取病例溶血病情均得以控制,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出院。血象平均恢复时间为(13.3±2.1)d。

    3讨论

    研究显示,溶血性贫血在临床较为多见,指红细胞破坏速度加快,缺乏充足的骨髓造血功能代偿引起,与感染、先天性红细胞内在缺陷、生物、免疫、化学、物理等多因素相关。当骨髓造血功能在红细胞破坏增加足以代偿,无贫血发生者临床定认为溶血性疾患。溶血的严重程度和溶血过程持续的时间决定着临床表现。慢性贫血病情多进展缓慢,以血管外溶血为主,表现为脾大、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发热、腰背疼痛、寒战,需警惕急性血管内溶血发生,与实验室检查结合,若有骨髓红细胞造血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破坏增多,可对溶血性贫血做出诊断[2-3]。

    溶血性贫血类型不同,发病机制也存有差异,但膜的完整性破坏为红细胞溶解的病发基础,膜的完整性破坏可因红细胞有缺陷存在,使膜易被吞噬细胞辨认清除或易受损伤,也可直接被异常环境因素破坏引发,如机械因素等。在临床治疗上,急、慢性溶血测重点存有差异。急性溶血以清除病因为治疗原则,如降低未结合胆红素,对核黄疸发生起预防作用;改善贫血症状,以免损伤组织器官;纠正休克,最大程度的保护肾功能;清除病因,如对感染及时控制等。针对慢性溶血进行治疗时,其原则为,与细胞外因素或其它疾病继发的溶血,需对原发病积极治疗;适当输血,避免感染;若有溶血危象出现,需依据急性溶血原则有效处理。患者呈严重缺氧状态时,需减少运动,积极吸氧,使组织缺氧症状缓解;有高热症状者,需做有效物理降温,补液补水,可静脉输液,以防周围组织出现循环衰竭;严重头痛者可取解热镇痛药物应用;患者伴有溶血性黄疸时,需定时温水擦浴,避免搔抓皮肤。患者为G6PD缺乏症时,氧化性药物如镇痛药等禁止应用,以防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药物及化学毒物引发的溶血,需防止与药物及毒物再次接触[4]。
, 百拇医药
    临床治疗时,糖皮质激素多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中应用,有较长的药物应用时间,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定期对血糖、血压监测、记录大便情况,检查有无上消化疲乏出血。停药或减药后伴发“库欣综合征”的患者症状多会消失。以环磷酰胺、氢化泼尼松、泼尼松等药物最为常用。以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主,陈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也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治疗中,皮质激素类药物为常用药,需对用药指征严格把握,认真观察效果,防控不同药物应用引发的副作用。加强临床输血管理,防止异型输血引发的溶血,针对白血胞减少或脾功能亢进者,需预防各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对急性溶血并发的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需积极预防和治疗。

    综上,临床针对溶血性贫血治疗时,需按量、定时、依据疗程用药,并加强实验室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晋,刘述川.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5):331-334.

    [2]娄晔,詹立辉.溶血性贫血的60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60-61.

    [3]范晓军.溶血性贫血的检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4):242-243.

    [4]马宏杰,段泽晔.溶血性贫血46例误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51-52., 百拇医药(段丽娟)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