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栭〉
鏈熷垔: 寰俊鏂囩珷 鍦ㄧ嚎涔︾睄 璧勬枡涓嬭浇 鍋ュ悍鏉傚織 鎶ュ垔閫夌紪 鍩虹鍖诲 涓村簥鍖诲 鑽 瀛︽姤 涓浗鍖诲 鍗敓鎬昏
淇濆仴: 鏂伴椈 璇勮 瑙嗙偣 甯歌瘑 鐤剧梾 鐥囩姸 鍏荤敓 鐢ㄨ嵂 鎶ょ悊 鎬ユ晳 鍋ヨ韩 缇庡 涓ゆ€� 鑲插効 鐢� 濂� 鑰� 灏� 鍥涘 璇荤墿 鏇村
涓尰: 甯歌瘑 鏁欐潗 鎬濊€� 涓嵂 鍖荤悊 涓村簥 閽堥 姘戞棌 鏂囧寲 钁椾綔 楠屾柟 鍥捐氨 椋熺枟 鑽墿 鑽笟 鑽競 鏂拌嵂 鎼滅储 鑻辨枃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465218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价值(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梁冬生 苏敏 张顺杰


第1页

    参见附件(1392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为早期发现和诊断Barrett食管(BE)肠上皮化生(SIM)细胞等癌前病变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以反酸、嗳气、烧心为主要症状的患者1454例,按普通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进行活检,观察其SIM和不典型增生(ATP)检出率,进行病理活检,比较二者差异。结果 NBI病理活检SIM和ATP检出率明显多于普通胃镜(P<0.005)。结论 NBI作为一种新型的内镜检查系统,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病变轮廊显示清晰,对BE进行靶向病理活检具有良好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Barrett食管;肠上皮化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73-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贲门及食管下端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认为这种趋势的出现与Barrett食管(BE)有关,尤其与BE中特殊肠上皮化生细胞有很大的相关性,在西方国家尤其明显,在有反流症状的患者中BE的发生率可达15%,每年大约有1%的BE患者发展为食管腺癌[1-2]。

    目前BE主要的诊断方法是常规内镜加病理活检,传统的四象限活检法是诊断和监测BE的主要标准[3]。内镜下发现食管下段有橘红色柱状上皮黏膜即为内镜BE,胃食管结合部以上见柱状上皮>3cm为长段BE,<3cm为短段BE。根据BE黏膜形态又可分为舌型、岛型和全周型,然而普通内镜对BE诊断检出率低,传统活检创伤较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内镜下成像诊断技术,不仅可清晰显示黏膜腺管开口形态,而且可以清晰观察黏膜表面浅表毛细血管形态,从而发现一些在普通内镜下难以发现的病灶,更加精确地引导活检,明显地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NBI为早期发现异常病变、提高病理检出率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检查手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2KB,1页)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