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6
编号:13750632
针刀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6
     【摘 要】目的:临床观察针刀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008—2010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患者采用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针刀配合中药治疗临床症状消失26例,占87%,症状减退3例,占10%,无效l例,占3.3%。

    【关键词】针刀;中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56-01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6岁。患病率与病程关系不明显,T2PM患者中约有20%的神经病变先于糖尿病症状的出现,发病率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但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控制不良患者患病率明显增高。

    1.2临床表现

    1.2.1症状

    肢体常见对称性疼痛或(和)感觉异常。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位于深处,似在骨髓深部,或剧痛如截肢或感觉过敏,不得覆被,每于夜间就寝后数小时疼痛加重,白天或行走后减轻,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生触电样感觉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以上,分布如袜套或手套样,感觉常减退。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也可伴发神经关节病或夏科关节病及腱反射障碍。

    1.2.2体征

    四肢远端手套、袜套样痛觉,温度觉减退,跟腱反射、膝反射常减弱或消失,上肢肌腱反射消失多见,震动觉、位置觉消失或减低,尤以深感觉减退较明显。另有皮肤菲薄、脱屑、指趾甲增原失去光泽等。

    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3.1—3.15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2.1诊断依据

    2.1.1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

    2.1.2出现感觉,运动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2.1.3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

    2.2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相鉴别

    2.2.1中毒性末捎神经炎

    常有药物中毒或农药接触史、疼痛症状较突出。

    2.2.2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常呈急性或恶急性起病,病前多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运动障碍重,感觉障碍轻,1—2周后有明显的肌萎缩,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细胞数正常或增高。

    2.2.3结节性多动脉炎

    病变累及四肢者,肢端疼痛,可伴其他器官损害症状。常见为发热、皮诊、肌肉和关节疼痛,肾小球肾炎等,皮肤和肌肉活检可明确诊断。

    2.2.4脊髓空洞症

    发病缓慢,有分离性感觉障碍,手部萎缩麻痹与营养障碍,以及下肢的锥体束征。

    3 治疗

    3.1西医常规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和治疗DPN的基石。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首先是积极控制血糖、酌情合理选用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配合降压,调脂药物。

    3.1.1 神经营养药物:甲基维生素B12:,神经生长因子。

    3.1.2 改善微循环药物:前列腺素、E2脂质体等。

    3.1.3 抗氧化物:a一硫辛酸。

    3.1.4 其它药物:醛糖还原抑制剂,抗变态反应药物等。

    3.1.5 对症治疗。

    3.2针刀治疗

    3.2.1 如属于胸椎骨关节损伤者,根据X光观察T7一9有无椎体位置变化,在病变的椎体上、下棘间韧带及左、右各1~l.5cm处进针刀,松懈棘间韧带,切开关节突关节囊。

    3.2.2 如在T7一9脊椎区带范围内,找到压痛、结节和条索者,即在此处进针刀、刀口线方向和阳性物纵轴平行切开痛点,纵行或横形剥离。

    3.2.3 如属于电生理功能紊乱者

    ①在T7~8,T12一12的棘突连线的中点旁开1.5寸处,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平行,针尖,斜向棘突根部方向,与矢状面呈45°角,刺入0.8cm,纵行剥离2~3下。

    ②双侧髌韧带外侧缘凹陷处下3寸,胫骨前肌和伸趾长肌之间各定两点,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平行,垂重刺入l寸,纵行剥离2~3下。

    ③在两小腿前内侧面的下部,当内踝上缘上3寸,胫骨内测后方向凹陷处。各定一点,刀口线与下肢纵轴平行,垂直刺入1寸,纵行剥离2~3下。

    3.3中医辨证治疗

    3.3.1气虚血瘀证

    症状:手足麻木,如有蚁行,肢未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腰腿酸软,或面色胱白,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紫,或有紫斑苔薄白,脉沉涩。

    治当:补气活血,化瘀通痹。主方: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生黄芪10g、昏当归10g、川芎10g、赤药10g、红花3g、地龙5g。加减:病变为上肢为主加桑枝,桂枝尖,以下肢为主加 牛膝、木瓜。若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可选用当归回莲汤(《伤寒论》)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化裁。

    3.3.2 阴虚血瘀证

    症状:腿足挛急,酸胀疼痛,肢体麻木、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吁少饮多有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少津,脉细数或细涩。治法:滋阴活血,柔肝(筋)缓急。主方:芍药甘草汤(《伤寒论》)合四物汤加减。白芍、甘草、地黄、当归、川芎、木瓜、牛膝、炒枳壳 加减:腿足挛急,时发抽搐,加全蝎、蜈蚣;五心烦热加地骨皮,胡黄连。

    3.3.3 痰瘀阻络证

    症状: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加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朦不清,体多肥胖,口黏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黏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治法:祛痰化瘀,宣痹通络 主方:指迷茯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茯芩,姜半夏,枳壳、黄芪、桂枝、白芍、苍术、生甘草、薏苡仁。加缄:胸闷呕恶、口黏加霍香、佩兰、杯壳易枳实;肢体麻木如蚁行较重着加独活、防风、僵蚕;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加白附子、白芥子。

    3.3.4 肝肾亏虚证

    症状: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腰膝酸软,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无力。治法:滋补肝肾,填髓充肉龟板、黄柏 、知母、熟地黄、白芍、锁阳、虎骨、牛膝、当归。加减:肾精不足不明显加牛骨髓、菟丝子;阴虚明显加枸杞子、女贞子。

    4 结果

    30例病人,临床症状消失26例,占87%;症状减退3例,占10%;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

    5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一90%。临床主要特征是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按临床分为双侧性对称多发神经病变及单侧非对称性神经病变。早期呈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病娈、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本病属于中医“麻木”、“血痹”、“痛证”、“痿证”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发病因素是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阳所致,属本虚标实证。治疗当在辨证施治、选方择药前提下,酌情选加化瘀通络之品,取其“以通为补”“以通为助”之义。本病除口服,注射等常规的治疗方法外,选用小针刀为主,配合中药,内外同治,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胰腺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及胰升血糖分泌过多造成的。全身很多脏器均可发生病理改变,但其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很不一致,胰腺的病变有B细胞的改变,胰岛玻璃样变性,胰岛纤维化及胰岛的淋巴浸润,总的改变是糖、脂肪、蛋白质的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加。

    针刀医学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观察,认为本病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胸椎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引起支配胰腺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支配胰腺的电生理线路的电流量异常,从而导致了糖尿病。

    根据针刀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理新认识,针对慢性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以及电生理系统进行治疗。故可以消除该病的致病因素,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http://www.100md.com(冷狂风 钟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