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8
编号:13748013
某地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背景的相关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马晓丽 谢笑英 苏云凤 徐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目的:了解某地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背景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制儿童家庭背景问卷,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学龄前儿童600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表格571份,男女比例1.003(P >0.05)。结果:某地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0.7%,其中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3.6%,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1.2%,3岁组男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高于女童(P <0.05)。随着儿童年龄增加,各年龄组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 <0.05)。行为问题发生的家庭背景因素有家庭生活情况、家长的行为和教育方法及母亲孕期心情等因素有关。结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环境、社会、家庭和教养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和睦的家庭关系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家庭背景;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050-01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漫长、有序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生物、社会、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虽然沿着一条进化、正常的主线在发展,但也会有一些不协调、与社会不相适应的行为。儿童行为问题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已成为社会及家庭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内外研究认为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及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次调查为了解某地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背景的相关性,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某地区集体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学龄前儿童600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表格571份,其中男童286人,女童285人,男女比1.26:1(P>0.05)

    1.2 调查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根据6个月内儿童的行为表现,由家长填写,另外自行设计“儿童家庭背景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父母教育态度、居住环境等方面。

    1.3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经过严格培训,统一填表要求和方法。收回的表格经过逻辑性、严格性检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