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消化系统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消化不良
编号:13746522
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9
     【摘 要】目的 观察益气疏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内服中药汤荆治疗;对照组25例,予吗丁啉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方具有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关键词】中药汤剂;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86-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系指除外了器质性疾病而见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证候群。其临床表现症状多样,西医仅停留在对症处理阶段,其患病率高达20%~40%,占消化门诊5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亦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以益气舒肝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门诊,根据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0例,觀察本组FD患者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60岁,平均年龄38.12岁,病程最短时间10个月,病程最长时间6年;对照组亦为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58岁,平均年龄36.12岁,病程最短时间8个月最长时间6年,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差异无明显性(P>O.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运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水煎服,早晚分服。药物组成,太子参30g,白术20g、茯苓20g、陈皮15g、莱菔子15g,枳壳、柴胡各15g、半夏10g、厚朴15g、木香10g、黄连5g、吴萸10g、内金15g。伴有神疲乏力者加黄芪30g、当归15g、山药lOg;泛酸明显加煅瓦楞15g;腹痛明显加元胡lOg、白芍15g;便秘改枳壳为枳实15g;食欲不振加炒三仙各15g;呕吐明显加生姜5g。对照组予以吗丁啉lOm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l疗程。
, 百拇医药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症状分级标准将FD的所有症状分为4级:O级为无;l级为轻度(偶尔有);2级为中度(经常有);3级为重度(每日甚至每餐均有症状)。各级计分分别为O、3、5、7分。

    1.4.2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其公式为:疗效指数:(治疗前证候总分—治疗后证候总分)/治疗前证候总分×l00%。临床治愈:疗效指数>86%,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显效:疗效指数为51%一85%,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疗效指数为26%~50%,临床症状减轻;无效:疗效指数<25%,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7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60%,由此可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对照比较为P,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3.1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表明,普通人群中患有消化不良的占19%~41%,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一直被认为与FD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调查表明,FD患者存在个性差异,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西医予以一般治疗,即良好生活习惯及对症治疗,对于上腹痛应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对于上腹早饱,嗳气腹胀者予以促胃动力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及抗抑郁治疗。FD属中医胃痛、胃痞、嘈杂等范畴,病变部位在胃及肝脾,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是胃肠道内容物顺利推动的动力。本病病程长,多与饮食,情志有关。

    3.2《内经》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中阐述“百病生于气也,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上,悲优则气郁,惊怒则气乱。”气机阻滞不畅,肝木郁而不伸,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致中焦运化失司,气机痞塞。脾胃属土,肝属木,木有疏土之功,又有克土之性。肝木疏泄,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肝气失于疏泄,必然克犯脾土。说明本病病位在胃,而与肝脾关系密切,脾虚为本,肝郁气滞为标。本病发病机制在于肝郁脾虚,中焦痞塞而致胃气壅滞。“治胃不疏肝,其功不过半。当代名医董建华认为,肝郁是致病条件,胃失和降是引发症状的原因。健脾胃,疏肝郁,进而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为本病治疗根本。“郁”为病机关键,从“肝郁论治”乃FD治疗之总则,故而应确定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之治疗大法。自拟中药汤剂以太子参、白术益气健脾,枳壳行气宽中除胀;柴胡疏肝解郁,一升一降调畅胃肠气机;厚朴、莱菔子行气消胀除满;木香芳香性燥,可升可降,理气宽中,通行肠胃。陈皮理气健脾,化痰止呕;半夏乃呕家圣药。纵观全方,将益气健脾放在首位,行气疏肝,使肝气调达,从而达到脾升胃降,共奏疏肝益气之效。

    3.3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太子参、白术、茯苓具有加强胃粘膜屏障,增强胃排空及促进小肠推动功能;枳壳厚朴对胃肠运动有兴奋作用;鸡内金因含有胃激素及蛋白质,能促进胃腺分泌,增强胃的运动功能,柴胡调节胃肠神经,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功能;黄连有杀灭Hp的作用,本现象表明可见,益气疏肝方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吗丁啉(P, 百拇医药(冀雯芳 刘荣)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消化系统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消化不良